國際空間站450噸,天宮空間站僅100噸,我們真的落後?

引言

雖然說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和建設起步比較晚,但是在衆多前輩的努力和基礎鋪墊下,現如今中國的航天發展,已經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哪怕是西方歐美大國,也不得不認可當今中國航天的成就。

不過有時候,難免會有些國人對中國現階段的航天,存在不自信的心理,比如有些人認爲,我國的天宮空間站比不上國際空間站。

原因是我國的空間站才100多噸的重量,而人家的重量已經高達450噸,所以被認爲是中國的技術落後,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國際空間站俯瞰圖)

一、重量與技術高低並不掛鉤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佈的關於國際空間站的數據來看,這是一個超乎想象的龐然大物,

單單空間站的桁架就長達94米,整體來看長度也是超過了109米,而縱觀國際空間站整體,它類似字母“T”,有着大大小小十多個艙段,還有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

(國際空間站結構圖)

這樣大的空間站綜合算下來重量超過了420噸,再加上其他部件和後期配備的裝置等等,整體的重量已經趨近450噸,反觀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就沒有這麼重了,整體質量也就100多噸而已,就算是加上其他的新增裝置也不足人家的一半重量。

正因如此,可能在大家看來,我國的空間站重量如此之輕是因爲技術落後,空間站中的裝置也沒有人家的好,可是要知道在當今這個科技發展極其迅速的時代,重量與技術的高低並不掛鉤。

(空間站大小對比)

我國的空間站雖然沒有國際空間站那麼重,但是在所採用的技術和內部功能上來說絕對不輸國際空間站,其實從外觀來看,天宮空間站之所以會更輕,那是因爲少了很多太陽能電池板和散熱板。

而在這一方面,我國也是採用了柔性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翼,而國際空間站使用的是硅基太陽電池板。

(柔性砷化鎵太陽能電池)

雖然兩者從外觀看上去並沒有特別大的差異,但是在性能和使用壽命上卻是天壤之別,我國的柔性砷化鎵太陽能可以實現很好的伸縮,這樣就能夠佔據更少的空間,而在質量上也要比硅基太陽能電池板更加耐用,即便面對超強的宇宙輻射和碎石也能夠很好的抵擋。

(國際空間站散熱板)

再就是從對太陽能轉化的效率來看,柔性砷化鎵太陽能電池板的轉化效率在30%左右,這是國際空間站太陽能電池板轉化的兩倍,所以天宮空間站可以使用較少的太陽能電池板,卻可以獲得更多的能量,而且還不用散熱板進行散熱,這樣一來也就大大減少了整體的重量。

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其次就是別看咱們天宮空間站沒那麼大,但是該有的一應俱全,如國際空間站具備多個科學實驗室艙體,比如美國的"命運號"實驗室、歐洲空間局的"哥倫布號"實驗室等等,而我國的空間站也有五個艙體組成,分別是天和核心艙、夢天和問天兩個實驗艙,外加載人和貨運飛船。

(國際空間站內部)

與此同時,空間站內部所有線路全部採用隱藏式設計,儘可能多的騰出更多的空間,內部可居住空間超過一百平方米以上,同時容納三個人是不成問題的,這一點可是國際空間站不具備的,要知道他們的艙內密密麻麻都是線路,人員在裡面也是背靠背,頭碰頭,很是狹小。

再就是從推進器來看,國際空間站使用的是十分傳統的化學燃料推進器,這種推進器不但不環保,而且還消耗還特別大,平均每年消耗的燃料摺合人民幣大概14億元左右,這絕對是一筆大支出了。

(中國空間站內部)

反觀我國的天宮空間站則是配備了4臺先進的霍爾推進器,與國際空間站的推進器相比,霍爾推進器的推力更大,而且連續工作時間長,簡單來說就是用更少的燃料釋放更多的能量,這樣就可以降低了運行成本,同時還大大提高了空間站的壽命。

在基礎硬件設施不缺的情況下,我們以更加先進的技術,更輕的整備質量、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打造屬於中國獨特的航天空間站,這怎麼能說是落後呢?這分明就是在新時代的科技革命中展現出新的成就和航天發展導向。

(天宮空間站)

三、自主研發,打破技術封鎖

最後一大優勢就是天宮空間站是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沒有依賴其他國家的技術支持或者是幫助,換句話說這是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不容他國質疑,未來無論是進行技術改進,還是空間站內部的改造和使用等等,中國完全憑藉着自己的意願,不用受任何國家的制約和影響。

而國際空間站就不一樣了,它是由美國,俄羅斯,歐洲,日本以及加拿大等16個國家共同建造和提供的技術支持,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才改造成今天的樣子,每個國家都有一定的使用權利,彼此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空間站機械臂)

若是某一個國家想對空間站內部進行改造,必然要經過其他國家的允許,要知道每個國家的技術存在着一定的差異,如果銜接不好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空間站整體的運行和使用,簡單來說就是缺乏統一性和獨立性。

與之相比,天宮空間站就“自由”多了,不用看他國的臉色,而想當初我國也曾想參與到國際空間站的建造中來,但是被歐美大國聯合制裁,並沒有同意中國的加入,更可氣的是他們還限制技術的出口,目的就是遏制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

只可惜他們根本沒有想到中國完全能夠自立自強,在面對國外技術壁壘的同時實現自主技術的研發,與此同時應用於實際中來,先後完成了空間站的建造、發射、對接等各項任務,不禁感嘆,中國能有今天的成就還真是拜他們所賜。

(王亞平在天宮空間站)

不過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中國將逐漸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繼續開創更加先進的科技,打造屬於我國的航天發展之路,相信過不了多久我國的技術將引領世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