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宮空間站對比國際空間站,我國完勝,技術難不住中國創造

最近看到很多網友在討論,我們的天宮空間站整個的規模是不是小了點?當然有國際空間站做對標,我們的空間站規劃現在看來是小點,但是各位別忘了,國際空間站是個國際項目,是多個國家聯合完成的,天宮空間站可是我們國家自己的,可沒其他國傢什麼事,就連電腦的操作界面也都是中文。

今天我們把我國的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做個簡單的對比,各位不妨來個一鍵三連,給神秘鼓勵一下。

天宮VS國際空間站

雖說咱們的空間站現在還需要11次的發射任務,才能在2022年的時候初步建成,進入試用階段,但是對比已經20多歲高齡的國際空間站,我們這個“天宮”顯然是要安全太多了,爲啥這麼說呢?國際空間站已經是嚴重老化了,前一段時間好像還發生了什麼氧氣泄漏的重大事故,就在我國空間站正在建設的新聞發出去沒多久,全世界28個國家向中國發出了合作意向。

這就說明這個國際空間站多麼不受待見了,但是當年的國際空間站在建設的時候可是備受追捧的,要知道國際空間站在人類文明載人空間站歷史上可是排名第九的,建設之初也是由美國發起,俄羅斯、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歐洲主要國家等16國合作的大項目,美國當年不僅僅是拉上了能用的盟友,就連俄羅斯都拉攏上了,可想而知國際空間站在當年對於世界各國是多麼的重要。

而20多年前,我國還在發展時期,不管是出於什麼理由,美國都將中國拒之門外了,而現今我們自己研發出了空間站,也不帶美國和日本玩,理由很充分,因爲這兩個國家設立了太空軍,有把太空軍事化的傾向,所以不帶你,實際上在美國眼裡,我們能自主建立空間站是逼各國重新站隊,尤其是選在國際空間站快要“退休“的時候,但是我們纔不管你美國是怎麼想的。

當然我們也沒有否認,美國和前蘇聯在太空探索的成果及貢獻,但是我們沒有佔他們一點便宜,我們是靠着幾十年的技術進步和積累做到的,也正是這個優勢,我們的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對比那是一點也不輸,甚至在很多地方天宮都超越了國際空間站。

首先是建造時間:當年的國際空間站從1998年開始,第一個部件被髮射到太空,到全部組裝完成投入使用都到了2011年了,所有的裝備工作用了12年的時間,而反觀我國的天宮,從第一個部件到達太空,到投入使用預計是2022年,全部時間僅僅只有兩年,這就是單一國家和多國合作的優劣對比,我們自己搞,效率那必須高,當然國際空間站也不是沒有優點,“大“嘛,但是當年16個世界最先進的國家搞出來的空間站不大也不行啊,要不裝不了那麼多人啊。

其次是建造方式,國際空間站實際上已經是“第四代”空間站了,但是採用的還是老舊的桁架建造模式,這樣的模式有一點不好,就是設計規模等於建造規模,沒什麼延展性,也就是說建造好就這麼大了,沒有擴展的可能,而反觀我們的天宮,採用的多接口,多艙段的建設模式,雖然和“第三代”的和平號空間站有點類似,但是不管是延展性還是強度都要優於國際空間站。

其實國際空間站的主體部分在建設初期也是用的接口組合模式,但是礙於那個時候的科技水平,整體的強度不盡人意,加上這個空間站還有國家的區域劃分,有點教條主義了,但是我們的多接口模式是可以不斷擴展的,也就是說建造規模在未來可能會比當初的設計規模大不少,很像電影“千星之城”的概念。

然後的建造規模,這點上目前看國際空間站是妥妥的大哥了,因爲他的總質量達到了420噸,而天宮一期的建造重量是90噸,二期的未來擴展可能能夠達到180噸,實驗艙的數量也是國際空間站3個,科研機櫃31個,而天宮只有兩個,科研機櫃也只有23個。

載人數量上,天宮一期也僅有3人,而國際空間站能夠達到7人,但是如果二期按照計劃還要再增加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的話,那麼天宮不管是載人數量還是科研項目數量都會超過國際空間站的,其實按照現在的設計思維看的話,國際空間站有很多的地方設計是不合理的,當然這個跟美國和俄羅斯的設計標準不統一有關,所以造成了很多浪費的地方,我國當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空間站的使用壽命了,國際空間站原定的計劃是在2020年就要退休的,但是因爲我國不帶着美國和日本“玩”,兩國無奈只好將國際空間站的使用期限延長到2028年,NASA甚至放出風來說,國際空間站將會成爲人類進行太空技術實驗和訓練載人登月的平臺,當然只是美國人的無奈之舉,咱們就不笑話它了。

其實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當年報道只有10年,而我國的天宮設計使用年限,也是10年,但是爲了承擔更多的深空探索任務還有科研任務,天宮作爲我國在太空的基地,所有的部件設計之初都是可替換的,也就是說,理論上我國的天宮可以一直在天上作爲我們深空探索的前哨基地。

令人唏噓的技術差距

兩個空間站的技術基礎就更沒法比了,你想啊,當年美國在登月的時候,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可能現在連咱們的智能手機都比不了,所以1998年就開始設計的國際空間站和咱們這個新世代科技的天宮在技術上就壓根沒啥可比性。

別的咱們先放放,神秘先給大家說說這個因爲設備技術的進步,空間的利用率上的差距,看看網上放出來的對比圖,看看國際空間站那些亂七八糟的線材,神秘真怕那些宇航員被絆倒,再看看咱們的核心艙,那叫一個清爽,規整。

估計在未來上過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登上咱們天宮的時候,也得讚歎一下咱們中國人的整潔和規矩。

咱們再看看空間站最重要的能源部分,咱們的天宮用的和國際空間站一樣的太陽能,不一樣的是咱們的三結砷化鎵電池更先進,不僅具有良好的高能量,並且在特殊環境中的耐受性更好,甚至在光電轉化率上達到了30%,而國際空間站的4部太陽能轉化翼的光電轉化率還不到15%,並且在電力輸送上還需要老舊的散熱系統進行控溫,這一對比天宮完勝。

而天宮自帶的“巡天”光學望遠鏡僅僅是在天宮佔了一個獨立艙段而已,隨時方便維修和保養,但是著名的哈勃空間望遠鏡,每次維修美國都得動航天飛機,成本大的美國人都快負擔不起了。

到了空間站的推進器環節,國際空間站就更不是我們的對手了,因爲國際空間站必須要航天飛機或者貨運飛船對接才能調整姿態,而我們的天宮有自帶的霍爾推進器,自己就有動力,實現空間姿態調整。

所以不管是從那個角度比,咱們的天宮都足以秒殺國際空間站,當然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前人的努力我們也要認可,但是神秘認爲只有合理的競爭纔會讓人類文明這個“巨人”的雙腿更加有力,而不是像美蘇冷戰那樣以拖垮對方爲目的的畸形競爭。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了,喜歡這個話題的朋友,歡迎彈幕或者評論區討論,當然您的點贊和關注也是對神秘最大的認可,咱們下期再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