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14返回! 美聯社感嘆:中國被國際空間站排除, 自建了天宮空間站

神舟十四號成功返回,航天員平安歸來,中國航天的粉絲們正陷入討論飛船落點的精度究竟是多少,有說按最後一次落點預報與着陸點比較精度,也有堅持按最初的瞄準點預報計算精度!

正當大家吵得不可開交之時,大洋彼岸的美聯社發表了一篇關於神舟十四號返回、天宮建設“完工”的文章,滿篇文章的意思是“中國被國際空間站排除, 才自建了天宮空間站”,似乎爲當年美國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外而後悔不迭!

美聯社報道:報道很正面卻酸溜溜

美聯社的報道其實挺正面的,至少比CNN和紐約時報之流要好多了,就在神舟十四號飛船落地後不久,美聯社就刊發了關於神舟十四號返回以及天宮建設的文章,其中特意提到了航天員和天宮建設:

開篇就指出了這是中國雄心勃勃的空間站計劃的一個階段性成就,神舟十四與十五號飛船“交接班”,代表這天宮建設階段已經完成,未來將轉入長期在軌運行階段。

然後在航天員落地出艙後着墨頗多,轉述了三位航天員在軌工作的體驗以及對天宮未來運行的信心,CNN與紐約時報之流在很多時候根本就不會報道航天員說什麼,雖然原意表達是通訊社的基本素質,但在掐頭去尾、捕風捉影的西媒中,這次美聯社也算客觀公正了。

之後介紹了天宮空間站的規模,目前天宮的總重量約100噸,但美聯社更正了在沒有附加航天器(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停泊)的情況下,天宮重量爲66噸,這個數據大致正確,筆者曾經計算過:

美聯社特意指出,總重量465噸(引用數據,WIKI數據是420噸)國際空間站即將在2030年之後退役之後近地軌道上將很可能只剩下天宮空間站,除此以外,美聯社還簡單回顧了中國航天的成就,2003年中國成爲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自行將宇航員送入軌道的國家,20多年來連續完成玉兔月球車巡視月面、嫦娥五號帶回月面土壤,這是1970年代以來首次有國家實現如此壯舉。

另外美聯社表示中國還有一輛火星巡視車“祝融”正在火星表面尋找生命存在的痕跡,中國還在規劃載人登月,不過尚未制定明確的時間表(目前的消息是10年內完成登月,這個說法也不能說錯,確實還沒有規劃出詳細時間表)。

美聯社感嘆:中國被國際空間站排除, 才自建了天宮空間站

美聯社特別指出了一點,中國是在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後才建立了自己的空間站,而原因則是美國反對中國太空計劃與執政的共產黨的軍事部門人民解放軍的密切聯繫。

這已經是老調重彈了,不過美聯社在引用這些描述時非常有藝術,儘管是寫在他們的報道里,但報道卻將矛頭指向了美國政府,點出了中國空間站軍事化的背景卻與他們毫無關係,其實筆者對這個說法已經審美疲勞了,因爲幾乎每個西媒報道都會這樣帶上一句。

筆者更感興趣的是前半句:“中國是在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後才建立了自己的空間站”,與以往的描述有些差異,似乎有種酸溜溜與“後悔”的意味在裡面,中國確實沒有成爲國際空間站的一員,我們這是要感謝美國的拒絕呢還是應該憎恨?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一個話題!

美國真的將中國排除在了國際空間站外?

無論是國內外媒體,在描述中國和國際空間站之間的關係時往往會引用“美國拒絕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說法,但也有很多媒體報道稱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爲美國從來都沒有拒絕過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

美國到底拒沒拒絕?

1998年,16國參與的國際空間站開建,這是自天空實驗室以及和平號空間站以來最大的近地軌道建設項目,雖然1998年時只發射了曙光號功能艙與團結號節點艙,但國際空間站的建設規模相當大,總共包括了16個艙段和模塊,分別是:

到2000年時已經完成了曙光號功能貨艙、團結號節點艙以及國際空間站桁架 - Z1桁架和P6桁架及太陽能電池板,空間站也初具規模。當時的中國早已經展開了載人航天的921計劃,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並在21小時、繞地球14圈後返回地球。

神舟一號模型

如果能加入國際空間站建設,那麼一定可以促進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無論是載人飛船技術還是爲長遠的空間站建設打算都有很大的幫助,加入國際空間站都可以吸收成熟的經驗,因此在2000年底,時任中國科技部長朱麗蘭表示:“中國將在第十個五年計劃中增加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目標之一就是希望能夠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

此後我們再沒有追蹤到後續消息,等到再一次聽到類似的新聞時已經是2007年10月,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在接受採訪時再次表示:“中國期望與美國開展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希望能成爲國際空間站計劃第17位合作伙伴。”

無論是朱麗蘭的表態還是李學勇的喊話都沒有任何迴應,其實這也是一場註定不會有答案的合作,因爲在長城公司(中國航天對外發射的馬甲)發射國外衛星失敗事件開啓了後續中美航天發射開始全面中斷的主要原因:

前者事故雙方調查後認爲星箭都沒有問題,直接補發一顆解決問題,後面的事故則調查則指向了衛星的諧振頻率沒有和火箭匹配,而高空的風切變引發共振,這需要雙方給出詳細設計參數用於討論分析,本來這是事故調查非常正常的流程,但這卻引發了美國政府的全面擔憂。

長征二號E發射澳普圖斯B2星

美方認爲向中方開放衛星數據會導致美國的衛星機密技術泄漏,而這些技術將可能會被中國用於火箭和導彈技術的改進,1998年6月18日,美國衆議院組建一個9人的特殊委員會來調查美國對中國的航天技術轉移,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衆議員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被任命爲特別委員會主席。

1999年起,除非美國總統特批,美國政府禁止美國製造以及含有受美國 ITAR(國際武器貿易條例)控制的部件的衛星,用中國火箭發射。也就是說,只要是美國製造的衛星,都不能用中國火箭發射。即便是其他國家制造的衛星,只要有美國零件就不能用中國火箭發射。

上圖是長征2號丙發射銥星的記錄,在12顆衛星後合作戛然而止,之後中國雖然和歐洲搞了個ITAR-FREE的計劃,試圖繞過ITAR,但發現這樣操作非常困難,最後也不了了之,之後中國航天基本退出國際商業航天發射。

因此有這個《考克斯報告》與ITAR在前面攔路,中國航天怎麼都不可能成爲國際空間站的合作者,而作合作方的NASA也不想因此而被ITAR審計,當年的與中國合作的休斯公司可是耗費了大量精力來應付考克斯報告的調查。

中國航天未能盼來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卻在2011年再次迎來了更爲嚴厲的《沃爾夫條款》,禁止美中兩國之間任何與美國航天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此後中美航航天的科學交流全面停止,而且就連在美國舉行的國際科學會議都禁止向中國科學家發放簽證。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019年《沃爾夫條款》實施9週年之際,美國防衛360智庫曾發表了一篇關於《沃爾夫條款》與中國航天發展的報告,認爲該條款對遏制中國航天發展毫無幫助,從2011年開始,中國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並且在月球採樣返回與火星探測以及未來的天宮空間站計劃上已經準備發力(當時這三項尚未實施),隨着中國航天實力的快速發展,國際合作也在展開,很多原先和美國合作的國家目前已經轉向中國,如果美國再以《沃爾夫條款》爲由禁止中美航天合作,那麼失去更多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無論是《考克斯報告》還是《沃爾夫條款》都未能限制住中國發展,到目前爲止,中國已經完成從月球採樣返回、火星繞落巡以及天宮空間站的建設,特別是天宮空間站,從2021年4月份開始到2022年底,2年不到的時間完成建設,這個速度,又被大家形容成“太空基建狂魔”了。

而接下來還要實施火星採樣返回、載人登月以及木星與土星等探測計劃,這些都會在未來十幾年內實施,當年921工程吹過的牛我們都已經一一實現,現在中國航天又開始吹牛了,你們信還是不信?

延伸閱讀:NASA那些看不懂的操作

《考克斯報告》和《沃爾夫條款》都是美國議會推動的結果,NASA是無能爲力的,當然NASA也知道《沃爾夫條款》,因爲在2012年NASA推動了解釋條款,適用於NASA下屬所有機構,因此不會有人比NASA更懂《沃爾夫條款》。

然而可笑的是NASA的現任局長比爾·尼爾森卻說了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話,比如在天宮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後指責中國空間站內使用中文而不用英文,這是中國式傲慢!其實各國都時會用本國語言作爲飛船和空間站內第一語言是傳統,比爾不會不知道俄羅斯飛船內用的俄文吧。

還有煞有介事的宣稱探戈需要兩個人才能跳起來,指責中國不迴應美國的合作要求,指責中國不共享月球採樣返回的嫦娥五號共享數據!其實中國曾非常想和美國合作,但可惜美國會的“報告”和“條款”禁止了中美交流,NASA倒是可以選擇去國會推動廢除《考克斯報告》和《沃爾夫條款》。

然而不僅沒有推動廢除,比爾·尼爾森還在2021年6月23日的國會聽證會上表態,“支持排斥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的沃爾夫條款永久化!”,筆者倒是要問一句,這NASA局長是年紀大了腦子糊塗了呢還是精分了?筆者實在看不懂這比爾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參考:

https://apnews.com/article/astronomy-space-exploration-science-technology-china-fba5a5a93952eca9fb6e51a7617e6322

http://zhishifenzi.com/depth/depth/1182.html

延伸閱讀

地球人首次,中國做到了!樣品剛剛隨神舟十四號返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