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第五天,大學生已經“產後抑鬱”了

以爲長成酷酷的大人,就有過年自由。

誰知長大後過年,自己的時間、空間,一點沒有。

幫忙育兒做家務,當好親戚中的吉祥物,纔是歸宿。

女大學生

成了「帶娃神器」

一些回家過年的女大學生,未婚未育,卻已經有了“產後抑鬱”。

圖源:新浪微博

她們清晨聽着魔咒醒來,“寶貝我們去看看小姨起牀沒?”“你去叫姑姑吃飯”“寶寶去找姐姐玩呀”。

一天在哄孩子中度過。

夜晚精疲力盡,暗暗發誓明天一定不再當“孩子王”。結果又被大餅騙得暈頭轉向——“你可是她小姨,她長大給你買大G”。

逃不開掙不過,過年的假期,最終成了寶媽體驗營:

在校是靚麗大學生,回家都成了“芳齡母親”。

圖源:網絡

畢業簡介的含金量因此上升:20歲未婚未育,已有10年帶娃經驗——這下,誰也分不清女大學生和金牌月嫂了。

當然,受苦的也不只是大學生。

過年期間,姑姑、小姨、表姐、堂姐......大多能回家團聚的的未婚女性,都被迫成爲“帶娃主力軍”,開啓地獄難度的生活。

她們集體有了新的名字:

“德華。”

圖源:網絡

德華不是男明星,而是高分電視劇《父母愛情》中的一角,男主“江德福”的妹妹——“江德華”。

在劇中,她吃苦耐勞、勤勉能幹,雖有粗魯卻不失詼諧,一個人幫兄嫂帶大了五個兒女,憑藉善良淳樸的個性收穫了許多喜愛。

圖源:《父母愛情》

以前人們看樂子,現在各個照鏡子。

過年回家,等於德華上崗。

“生娃的是嫂子,抑鬱的是德華”成爲辛酸的密語。

《父母愛情》的片段被打撈出來。

劇中哥嫂不停生娃,德華又替所有“被迫當媽“的人喊出心聲:“你們還讓不讓人活了!累死俺算了!”

圖源:《父母愛情》

“德華”不僅成爲了一個名詞,還發展成了一種“職業”——

有些大學生,藉此機會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雖然不想帶娃,但她們實在給的太多了。”

圖源:新浪微博

大學生找到了致富密碼。

而孩子父母也對此也喜聞樂見,畢竟“德華比保姆有性價比”。

圖源:新浪微博

似乎是雙贏,一方出錢一方出力,各取所需。世界成爲了巨大的託兒所,全網都在大玩特玩“德華梗”。

但她姐更借這個機會想聊一聊,那個淹沒在豆瓣9.2分好評和一衆喧囂熱鬧中的——

真實的德華。

人人都在誇德華

但沒人願意成爲她

劇中的德華,任勞任怨,觀衆大多評價道——

“帶一輩子孩子,收穫了最大的幸福”“世界上最好的姑姑”“最善良淳樸”。

但她姐回看這部劇,卻沒有一絲感動。

如果代入德華的視角,便會發現這個人設和她的遭遇,是何其的歹毒。

德華的人生,一開局就是地獄難度。

圖源:《父母愛情》

出生即喪母,婚後即守寡。

丈夫去當兵音訊全無,村裡人還要譏諷她剋夫,連婆婆也順勢欺負她。

當德華好不容易逃離農村,似乎是改命了,可首先是改了名。

在哥嫂的家裡,她的生活習慣太邋遢,語言風格太粗俗,連本名“德花”也不被瞧得上,嫂子認爲太土,便自作主張改爲“德華”。

圖源:《父母愛情》

她輕易失去了自己的名字,成爲一個無休的勞作機器。

在最好的年紀裡,德華幹了別人幾輩子的活。

帶孩子。

從一個、到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

圖源:《父母愛情》

洗尿布、抱孩子、“奶”孩子、哄睡覺、陪玩......

別人家的五個娃,她個個從嬰兒帶到少年,直到看着懷抱中的娃娃走出家鄉。

育兒時間之外,也無時無刻不在忙碌。

廚房是她的空間,年復一年、日復一年,變着花樣餵飽家裡的幾張嘴。

圖源:《父母愛情》

乾淨是她的義務,擦抹傢俱、收拾屋子、洗一大堆衣服......

圖源:《父母愛情》

等到孩子一個個長大,江家不再那麼需要她了,德華擁有了自己的婚姻。

但她的婚姻,也是“舔來”的,被嫌棄的。

老丁看不上她,只是心安理得享受着她的付出,德華不得妻子的名,卻受妻子的苦,操勞了好幾年丁家的家務。

圖源:《父母愛情》

老丁找不到別的老婆,最終半妥協半衝動,同意了婚事。

可誰能想到,大婚之日,田螺姑娘終於得到了丈夫的認可,那個嫌棄她的男人,態度大變、大喜過望。

竟是隻因她還是處女之身。

圖源:《父母愛情》

於是,德華終於當上了四個兒子的後媽,生養了一個女兒,又在照顧3個孫輩中老去。

一生,養大了十個孩子。

前半生爲江家,後半生爲丁家。

可最後,她沒有名分,也沒有一個自己的家。

老丁去世後,人人都說該和明媒正娶的原配葬在一起,沒有德華的份兒。

幾番波折後,墓地才改成了“三口之家”。

兒子們不是親生的,女兒終究會嫁人,最終她還是回到了哥嫂身邊,等待生命的終點。

圖源:《父母愛情》

如今回看,才發現這個豐碑上的“好女人”,一生都在只在利他。

幸福建立在別人的剝削之上,存在只是爲了成全哥嫂的愛情與美名,與老丁的婚姻也彷彿配平文學的強行牽線——還是個處女情結的封建男。

何其殘忍。

編劇與導演,爲什麼要塑造出如此不合理、超脫人性,苦難深重卻自得其樂的女人呢?

因爲小說中本沒有德華。

在沒有德華的原著世界中,那些勞動全部由安傑一人承擔。

圖源:《父母愛情》

換句話說,德華,相當於安傑的牛馬分身,是她勞累版的人格。

而這也是“父母愛情”的浪漫敘事,能夠成立的原因。

所謂的愛情,落到生活中,無法逃避家務育兒、柴米油鹽的磨損。

而真相是,往往那些被羨慕的好的婚姻、在婚姻墳墓裡依舊保鮮的浪漫愛——

本質都包含着育兒、家務、照料等再生產勞動的轉移,或者共擔。

遭殃的,不止德華

女大學生被育兒折磨得嗚呼哀哉,其實不是保姆請不起,是過年回家的德華更有性價比。

圖源:抖音

《父母愛情》裡的真德華,大半生都在被榨取勞務價值,更是殘忍。

你看,母親一直以來全力承擔而絕大多數人覺得理所當然的勞動,落在“非母親”身份的人身上,才顯得如此繁重且不合理。

圖源:抖音

而且,我們才得以看見,原來家務、育兒這些勞動大多都只在女性內部進行轉移。

從母親手中,轉移到姐姐、妹妹、姑姑、小姨......手中。

圖源:《父母愛情》

而到了除舊歲迎新年的時刻,德華帶娃還只是冰山一角,遭殃的也不只有這羣大學生芳齡寶媽。

勞動會隨機降臨到每個人頭上。

打工人也一樣。

你以爲上了一年班,終於可以輕鬆過節,等回了家就知道那是另一種渡劫。

說是法定節假日,就沒閒過一天。

爸媽就像遊戲裡的NPC,一靠近你就會觸發新任務。

採買、洗碗、收納、大掃除......如山似海的家務永遠做不完。

圖源:網絡

這段時間,身爲子女,全靠做家務維持和爸媽珍貴的親情。

圖源:抖音

等再過幾天,連做家務都再難以維持基本體面。

“遠香近臭”這條關於中國親子關係的真理,你我都會在勞動之餘一品再品。

圖源:抖音

到了除夕之後,每天去不同的親戚家拜年,則開始了另一種及其內耗的精神勞動。

絞盡腦汁說上一籮筐吉祥話,應對親戚的花式盤問之時,維持情緒穩定。

以前以爲長成酷酷的大人就有過年自由,不會面對親戚一臉尷尬,不用再被指揮着幹活。

圖源:抖音

誰知長大後過年,自己的時間,自己的空間,一點沒有。

幫忙育兒做家務,當好親戚中的吉祥物,纔是歸宿。

圖源:網絡

身體、精神皆在勞動,過年,真的比上班還累。

可以預見,如此戰鬥幾天,該做的家務都做了一輪,該見的親戚都見了一遍,又得拖上大包小包行李,匆匆踏上返程的路。

而盼了很久的年,也就這樣過去了。

早上一睜眼全是孩子,圖源:網絡

這幾年,我們一直都在吐槽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已不像從前。

睡不滿足,玩不盡興,越休息越累。

可是,我們也知道,想要回家的人,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回家。

據官方預計,今年春運出行的人次將達90億,可能創下歷史新高。

圖源:微博

南方連天的暴雪凍雨,火車停運、高鐵延誤也沒有阻擋大家奔赴的腳步。

過年回家,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執念。

同時我們更知道,每到過年,那令異鄉人嚮往的平凡又不凡的萬家燈火,都由難以被看見、被計量的勞動所點亮。

所以,當大學生帶娃被看見,當德華被看見,當過年時更多繁重的勞動被看見,其實是一件好事。

圖源:《家有兒女》

也許從此刻的看見開始,你我下一步都可以成爲分擔勞動、點亮燈火的一份子。

過年,是一家人牽手,一起奔赴下一程的新開始。

願新年,勝舊年。

願你在新的一年和最愛的人,遇見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