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送神、守歲拿紅包,原來是「臺灣島快沉了」?

▲爲了迎接「最後的晚餐」,除夕傍晚祭祖圍爐,分送財務。(圖/圖文不符團隊授權提供)

記者林冠瑜/綜合報導

農曆年快到了,傳統時候除夕時跟着大人一起守歲、領紅包,但卻從來沒想過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產生網路團隊《圖文不符》製作了一系列講解臺灣過年風俗的由來,原來這一切都是一隻猴子搞的鬼!

根據《圖文不符》爬梳研究指出,相傳神桌上燭臺(又稱爲「燈猴」)因不滿百姓祭祀的時候時常忽略他,認爲臺灣人「不知感恩」,因而向玉皇大帝告狀。這一狀讓玉帝下令要在除夕夜「讓臺灣島沉入海底」。

然而,根據網友表示,土地公在得知消息後,不只急忙告知百姓,還拜託觀世音菩薩向玉帝求情」,百姓們也紛紛在「臺灣沉沒前」,將家中供奉的神明「送返天庭」,「以免波及神明」。這也是臺灣所謂「廿四送神」習俗的由來。

►►►點我看圖文不符的完整解說:「爲什麼過年要送神?」

▲圖文不符也教大家許多過年豆知識喔!(圖/圖文不符團隊授權提供)

臺灣人在除夕傍晚,宰殺牲畜祭祖,與家人吃着「最後的晚餐」,晚餐後將錢財分給家人,準備「共赴黃泉」的時刻,這段過程也就是除夕傍晚的「祭祖、圍爐」;近凌晨時間發送壓歲錢並守歲的由來。

當然,過了午夜後,臺灣家家戶戶都發現「臺灣島沒有沉」,便施放鞭炮歡喜慶祝。到了大年初一,行春拜年互道恭喜慶祝重生,是臺灣人少不了的大事,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探視父母,到了初四危機解除後,將神迎接回來,初五開工都是我們不陌生的習俗,也象徵了迎接新生,恢復日常作息的重大時刻。

有網友留言表示,在中國大陸也同樣有守歲、發壓歲錢的活動,但典故就不是如此,然而就有網友指出,傳說神話就是在不同的生活脈絡中,逐漸變異流傳給後代。臺灣大部分的漢人來自中國大陸,因此習俗的結果一致是有可能的,但傳說的內涵不盡相同或是跟着不同社會變化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