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食品業績承壓顯著:門店減少255家,押注餚餚領鮮打入農貿市場?
日前,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鍋圈,02517.HK)發佈2024年上半年業績運營情況。作爲"在家吃飯第一股",鍋圈於2023年11月成功登陸港交所,上半年,鍋圈迎來一份業績承壓的成績單。
同時,半年報披露上半年鍋圈門店減少255家,門店減少的另一面,今年3月,鍋圈推出定位居民菜籃子、主要售賣預烹菜的"鍋圈餚餚領鮮",闖入預製菜賽道。
01 業績承壓,營收、淨利雙下滑
2024年上半年,鍋圈實現收入26.65億,同比減少3.5%;淨利潤8550.8萬,同比減少26.7%;實現核心經營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爲1.25億,同比增加4.9%;實現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爲0.0313元,同比減少22.3%。
2024年上半年,鍋圈銷售在家吃飯餐食產品及相關產品實現收入爲25.87億,營收佔比97.1%。其中銷售與加盟商收入爲23.38億,營收佔比87.8%。
鍋圈表示,銷售在家吃飯餐食產品及相關產品的收入佔集團總收入的大部分,該項收入同比滑,主要是由於加盟門店向消費者銷售金額的減少。
營收下滑的情況下,鍋圈毛利率出現一定增長。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毛利、毛利率分別爲6.09億、22.8%,上年同期毛利、毛利率分別爲5.78億、20.9%。
鍋圈表示,毛利率改善主要是由於規模優勢所帶來的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自產比例的持續提升以及部分新產品的開發和原有產品的升級所產生的額外毛利。
方正證券發佈研報指出,預計24-26年實現營收61.13/69.93/80.04億元,歸母淨利潤2.47/2.82/3.50億元,PE分別爲30.43/26.63/21.43x,給予推薦評級。
此前4月,該券商對鍋圈盈利預測爲預計2024-26年,公司實現營收70/81/92億元,同比增長15.5%/14.4%/14.5%,實現歸母淨利潤3.16/3.81/4.60億元,同比增長31.94%/20.62%/20.69%,EPS分別爲0.12/0.14/0.17元。也就是說,方正證券最新下調了鍋圈的盈利預測。
時間線拉長來看,據雪球數據,2021年-2023年,鍋圈實現營收39.58億、71.73億、60.94億,分別同比+33.50%、+81.25%、-15.05%;實現歸母淨利潤爲-4.620億、2.299億、2.396億,分別同比-967.15%、+149.76%、+4.23%。
02 門店一年內減少255家
財報披露,公司建立了龐大的一站式在家吃飯餐食產品零售門店網絡。遍佈全國的門店網絡覆蓋廣泛地區,有助於提升品牌知名度及消費者洞察,從而提供集團對不同地區快速變化的市場趨勢的反應。門店網絡的密度提高了物流和運輸的效率。此外,零售門店爲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購物選擇,實現廣泛的消費者觸達。
同時,鍋圈於半年報指出,2024年上半年,消費者對於日常消費變得更加理性和謹慎,消費者在購買決策時更加註重產品的質量與價格的平衡。
於2024年6月30日,公司零售門店網絡覆蓋31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共有9660家零售門店。去年同期,公司共有9915家門店,公司門店一年內減少255家。
其中,鍋圈擁有9650家加盟店、10家自營門店;上年同期,公司加盟店、自營店數量分別爲9910家、5家。
中期業績報告說明會上,鍋圈表示,對於2024年門店結構和業績的短期下滑,公司認爲與門店數減少成正比,是計劃內的調整。過去一年,公司暫緩了門店擴張,專注於結構優化和標準化經營,通過"墩苗"行動提升了門店質量,爲下半年業績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鍋圈指出,對於門店數量和業績率的短期下滑,經營團隊保持信心,認爲能夠順利度過調整期,爲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同時,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楊明超在業績發佈會上透露,公司制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通過雙場景、雙品牌、雙渠道的模式,推動網點向2萬家擴展,加上線上銷售向即時零售方向轉化,把現有門店從店倉一體化逐步轉爲店倉配一體化,鍋圈也將從食材超市轉型爲價值更高的社區中央廚房。
03"鍋圈餚餚領鮮"預烹菜,打入農貿市場?
今年3月,鍋圈在鄭州一農貿市場開出了旗下連鎖子品牌"鍋圈餚餚領鮮"的首店。
據鍋圈介紹,該品牌定位居民菜籃子,主要售賣預烹菜,選址農貿市場,距離消費者需求更近,面積在10平方米~20平方米。據悉,該項目初步計劃爲,今年打磨定性,年底前預計開出200多家"餚餚領鮮"。
鍋圈創新事業部負責人表示,"我們計劃在全國3萬家農貿市場中優選1萬家佈局,(與鍋圈)形成社區+農貿市場雙渠道雙場景的市場覆蓋。"
同時,今年8月,鍋圈食品品牌總經理劉一川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接下來,鍋圈從1萬家店要開到2萬家店甚至3萬家店,這新的1萬家店要靠什麼來支持?""我們給出了一個答案——預製菜。"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新開萬店不難,難在店子能活。覆蓋率是此類新消費批發連鎖的常規打法,只是無論是自營還是加盟,都會帶來渠道管理難度和成本的指數級爆發,同時各種物流配送、採購和損耗壓力也會極限爆表。店鋪進社區,和買菜平臺打法一致,對垂直品類而言缺少競爭優勢。
張書樂指出,"走生鮮電商模式,覆蓋兩公里生活圈,會更有效率,也能降低成本,同時也錯峰買菜平臺,去農貿市場和線下生鮮中爭取低頻電商消費者。但這種打法依然有巨大的成本壓力和管理難題,其低價特色將被成本逼迫漲價。此前生鮮電商折戟於此,就看鍋圈有沒有更好的破解方法。現在看來,其破解方法就是預製菜。只是,火鍋丸子這種預製菜,也太過垂直預製,而且季節性太強,或許只能預謀,卻無法制霸。"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預製菜行業市場規模爲5165億元,同比增長23.1%,未來中國預製菜市場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預計在2026年其市場規模突破10000億元。
日前,在2024粵港澳大灣區預製菜裝備產業大會現場,南方財經"預製菜經濟"課題組、21數據新聞實驗室、廣東預製菜出海產業聯盟聯合發佈《"鏈"上預製菜·2024中國預製菜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報告》。
報告指出,着眼未來,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視角審視,預製菜產業仍面臨諸多挑戰,諸如市場標準缺失、產品質量與安全問題凸顯、消費習慣有待培育、領軍企業相對匱乏、供應鏈風險、出口資質不全等。其中,質量安全是讓預製菜處於"風口浪尖"的主要制約障礙。
基於當前預製菜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報告提出,要持續推進、細化預製菜產業標準化建設,制定統一的產業標準和規範,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優化供應鏈體系,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滿足市場需求。同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產品品類和口味,提升消費者體驗。此外,還需加強行業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爲,維護市場秩序。並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先進技術和經驗,推動預製菜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港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