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惠臺醫療3政策 醫師公會籲「先減少國際打壓」

醫師公會理事長邱泰源。(圖/翻攝邱泰源臉書)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中國大陸公佈31項惠臺措施,其中3點與醫療有關,包括在取得大陸臨牀醫學碩士臺生,可考取大陸醫師資格並申請執業註冊。中華民國醫師公會聯會理事長邱泰源表示,站在民衆立場,醫療能夠開放交流是件「好事」,但他也希望中國大陸不要處處在國際上打壓,不然臺灣很多優秀的技術成就,都無法在WHO展示。

國臺辦31條惠臺政策中,第26至28條與醫療密切相關。除了開放臺生報考大陸醫師資格,並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執業註冊外,還開放符合條件的臺灣醫師,在大陸申請行醫證短暫行醫,期滿後可重新辦理註冊手續

邱泰源提到,近日公佈的惠臺措施中,比較新穎的一點爲開放學生參加大陸醫師資格考試,並取得當地醫師執照。雖然看似誘人,但他仍提醒想去就讀的學生要「想清楚」。因爲不同國家地區醫學院訓練,都是以該國主要疾病主體,「我國畢業生不一定能派上用場」。

他表示,10幾年前大陸就有開放臺灣醫師赴陸,只要考取當地醫師證照,就可到當地看診。根據醫師公會統計,約有2、300位醫師取得資格,但實際赴陸後卻發現,條件受到一些限制,有些地區只開放到偏遠地區行醫,有些則只能在臺商醫院看診。

如果有醫師或醫學生想前進大陸發展,邱泰源也提醒,「先想好後路」,否則到時候辛苦取得大陸醫師資格,政策卻發生大轉彎,回臺灣因學歷不被承認,無法執行醫療業務,頂多只能做醫管,或者到其他國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