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存放利差 停滯10年低點

近三年國銀存放款加權平均利率

中央銀行公佈2019年第四季國銀存放款加權平均利率各爲0.55%和1.87%,連二季位在歷史最低,存放利差則是連四季停在10年來最小的1.32個百分點,銀行授信主管認爲,全球抗疫大作戰,美國聯準會(Fed)帶頭降息救市風潮吹起,預估今年國銀利差將續低,可說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央行統計國銀存款加權平均利率,2018年第四季滑落至歷史低點的0.55%,2019年首季及第二季小幅回升至0.56%,第三季再降至0.55%,第四季也持平。放款加權平均利率從2017年第三季的1.93%一路向下,屢創歷史新低,2019年第三季已降至1.87%新低,第四季同樣持平,預料今年走勢將再下探。

國銀存放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步下滑,使得去年全年存放款利差連續四季均停在1.32個百分點,爲2010年第一季以來最小利差,且與2009年第一季史上最小的1.11百分點,差距僅0.21個百分點。銀行授信主管表示,放款加權平均利率向下,主要還是銀行殺價競爭結果,不論企業個人放款,利率「殺到見骨」,利差續低難以反彈。

銀行授信主管指出,今年春節爆發疫情,全球幾已全部淪陷,多國感染確診數激增,引發經濟大沖擊的預期,Fed無預警猛藥一次降2碼(0.5個百分點),爲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見,將引發各主要國家央行跟風,就連已經14季「不動如山」的我國央行,19日將舉行的第一季理監事會市場也開始出現雜音,「宣示性」降息聲響起。

如果降息抗疫的國家愈來愈多,且降息幅度紛紛擴大,央行跟進的機率也將升高。銀行主管強調,雖然臺灣資金長期浮濫結構不變,閒錢無處可去,再降息只會讓情況更嚴重,央行總裁楊金龍也多次說明,貨幣政策工具對經濟成長的幫助已很有限,但面對政府機關全面抗疫,「總要DO SOMETHING(有所做爲)」,央行「以不變應萬變」是一大考驗

其實如果央行這次真的啓動「宣示性」降息,依長期來的觀察,應該還是隻有半碼(0.125個百分點)。銀行主管預期,這對整體市場資金的影響就非常有限,而且再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增發存單回收資金調節,「降了等於沒降」,但意思卻到位了。

降息風趨勢難擋,不論央行是否跟進,可預見國銀存放款利率反彈,將是遙遙無期。銀行主管說,疫情衝擊還看不到曙光,利率續低應是定數,利差也可能跟着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