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離島三縣齊聲 兩岸小三通一併解封(柳金財)

金澎馬三縣縣長楊鎮浯(左起)、賴峰偉、劉增應24日在離島論壇齊聲呼籲中央,配合國境解封,也同步開放小三通。(張茂雄攝)

近日離島三縣論壇登場,澎湖、金門、連江縣長同臺交流施政經驗,凝聚同舟共濟精神。論壇由澎湖縣長賴峰偉主持,提出「離島不離心,三縣一條心」,希冀藉由此次論壇建立互動機制,展現離島的共同力量,共存共榮。由於國境在10月中旬解封,賴峰偉等三縣首長共同呼籲中央,一併開放「小三通」,讓兩岸恢復交流往來。三個離島縣同時一致聲稱呼籲開放「小三通」,此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及討論。

究竟這是堅持「九二共識」的藍營執政地方縣市,集體行動發揮「地方包圍中央」效應嗎?呼應大陸當局統一戰線嗎?抑或是涉及兩岸關係互動不佳、政黨政治運作共識不足、中央層級政府內部決策機制失靈,或政府與企業、民間組織間欠缺協力合作關係呢?先前陸委會已宣佈,將開放四類陸港澳籍人士申請入境,並無各界所關注「小三通」與兩岸航點重啓與擴大開放課題。但陸委會宣稱「小三通」當然會重啓,也在考量與計劃當中。儘管重啓「小三通」雖不在本次調整措施中,但未來會評估臺灣社會內外疫情及隨兩岸互動情勢,進行「滾動檢討循序調整」。

顯然,暫停「小三通」固然有隔絕疫情蔓延效果,但卻也衍生諸多兩岸交流事務治理困境。對於重啓「小三通」,無論是執政民進黨或是國民黨,皆持樂觀其成的態度。然爲何重啓「小三通」卻是「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這當中困難是甚麼?隨疫情緩解,各國已逐漸開放邊境國門,然重啓「小三通」卻仍處在倡議研究階段,主要癥結必須綜合治理考量。

首先,兩岸事務本爲中央政府權責,思考若在中央授權地方及在中央監督協助下,以金門地方政府名義代表與廈門市政府商議可能性。兩岸政府本缺乏重啓對話及協商的政治基礎。關於恢復「小三通」問題,國臺辦曾強調「小三通」的停運,爲民進黨政府從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單方面作爲、未待協商、片面行動,臺灣若要恢復「小三通」應拿出實際行動。顯然,民進黨政府宣佈暫停「小三通」,大陸當局宣佈四波經貿反制,皆是未透過兩岸協商之單邊行動,彼此反制、以牙還牙,惡化彼此信任及合作關係建立。

大陸當局堅持兩岸重啓對話及協商,應迴歸「九二共識」政治基礎;民進黨政府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宣稱兩岸對話及協商,不應預設任何「政治前提」。儘管「小三通」是離島重要交通管道,陸客觀光爲金門重要經濟支柱之一;金門縣政府基於地方利益及發展,曾多次大聲疾呼復航「小三通」;金門縣長也多次拜會陸委會,建議依據規劃三階段逐步復航,然民進黨政府並未給予正面迴應。

事實上,滬臺雙城論壇源自柯文哲承認「兩岸一家親」,若是中央政府並未承認「九二共識」,恐兩岸兩會難以重啓對話協商機制。此或可由中央授權金門地方政府與廈門市政府對話及協商,金門縣長由國民黨主政、支持「九二共識」,與大陸對臺政策具有共同政治基礎,藍綠政黨政治、中央與地方可以互爲槓桿、相互奧援。兩岸事務本爲中央政府權責,若在中央授權地方及在中央監督協助下,以金門地方政府名義代表與廈門市政府商議,由於在地方層次政府本身皆已承認「九二共識」,雙方即可協商,跳脫兩岸中央層級政府並無「九二共識」作爲共同政治基礎之困境。

其次,泛藍執政的離島地方政府雖倡議恢復「小三通」,但並未以集體行動發揮「地方包圍中央」效應。民進黨主政中央層級政府與金門離島政府,在施政優先順序衝突。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兩岸無法重啓對話協商機制,中央層級政府施政着重經濟安全、政治自主性及文化相對獨立性。至於離島民衆則重視,民生日常、醫療衛生供給、交通便利性。形成以臺灣本島爲思維的利益紐帶,與地方離島經濟利益、社會連帶及文化共享形成衝突。換言之,中央層級政府着重政治自主性、安全,地方層級政府着重民生課題、交通生活便利,施政目標優先性本有差異。

這形成地方政府施政面對非常務實的民生課題,與中央層級政府基於安全、社會穩定目標,彼此相沖突及對立。而爲「小三通」復航凝聚更大共識,金門縣長楊鎮浯曾率縣府團隊,除了在臺北、臺中和高雄召開旅臺鄉親座談會外,也拜會陸委會提出「分階段復航方案」。金門縣府表達在中央各部會於疫情可控的情況下,以金廈兩地的特殊性與民生需求爲優先考量,逐步推動「小三通」復航。泛藍執政的離島地方政府雖倡議恢復「小三通」,但並未掀起「地方包圍中央」態勢,兩岸事務仍掌握在中央層級政府手中。

再者,跨越中央層級政府部門本位主義,建構更高層橫向溝通協調機制及承擔國安風險。交通部長王國材曾承諾,若邊境開放,「小三通」就應該開放。相較其他地方,臺灣開放的速度較爲緩慢。國際上大部分地方皆已放寬邊境,金門民衆非常期待「小三通」。可是政府機構可能往往因持部門主義互踢皮球,有的陸委會官員則將責任推給「疫情指揮中心」,「疫情指揮中心」則提由陸委會規劃,政府機關橫向溝通不足,寧對疫情采取保守態度,而非積極主動規劃及應變。

事實上,「疫情指揮中心」爲國家衛生指揮中心爲因應傳染病大流行,所設置之中央層級的任務編組單位,其決策層級有限。指揮官由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兼任,副指揮官由交通部政務次長兼任、經濟部政務次長兼任。因此,該中心對於相關屬於重大國安及兩岸之事務,恐無法完全承擔決策任務及風險,此或需要更高層決議機制,如行政院會議或國安會議決議之。

最後,健全政府與民間部門相互協調、公私協力合作伙伴關係機制,瞭解政策標的羣體真正需求,平衡國安維護及人道關懷。中央層級政府內部部門欠缺充分協調溝通外,政府部門與民間部門亦欠缺溝通。例如針對兩岸航點是否增加問題,陸委會宣稱兩岸空運客運航點開放事宜,須依旅運需求評估;另亦牽涉大陸疫情管控,及雙方民航部門許可等程序,仍需經兩岸溝通始能實際執行,目前尚無接獲航空業者希望增加航點的意見。這顯示政黨、地方政府、輿論及民衆,雖表達航點開放及增加的重要性,但並無航空業者申請,存在供給與需求資訊落差,須進一步釐清。

金門從國共內戰時期戰爭前線堡壘,到成爲「小三通」前進平臺,既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傳遞者、和平緩衝締造者。若能善用金門地緣政治、經濟與兩岸同文同種民族認同,勢將有益兩岸間的和平互動與發展。從整合理論來說,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及合作,有助於降低兩岸敵意,從而利於建構兩岸經濟利益共同體、社會紐帶及國族認同,最終促進兩岸統合程度。從綜合安全角度來說,緊密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及合作,有利於兩岸政治和平關係建構。就此而論,以金門爲緩衝設計「小三通」,具有關鍵戰略地位及角色、作用及影響,實不可等閒視之。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