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解碼共軍武力犯臺的戰略(羅慶生)
如果從2012年成軍的遼寧艦起算,至少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接戰備,山東艦與遼寧艦基本同型,合理評估仍要到2023年,纔有機會在太平洋上看到山東艦打擊羣的身影。圖爲中共003型航母建造中的畫面。(圖/推特@@louischeung_hk)
戰略評估通常考慮兩個面向,一個是意願,另一個是能力。行爲者必須有意願同時也有能力,戰爭纔會發生。因此臺海形勢緊張,中共武力犯臺能力也就成爲各方矚目焦點。
美國國會智庫USCC近來發表報告認爲中共已具備或即將取得初步犯臺能力,美國印太司令部前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3月份在國會的證詞是6到10年,國防部長邱國正10月在立法院報告則指出,中共已有犯臺能力,但要付出成本,2025年成本將降低,並具全面犯臺能力。
這些專業人士的答案各自不同,是因爲戰爭是個複雜問題。如何打?何時打?打何地?和誰打?各種因素組合會有不同發展,各自需要不同條件。軍事是科學,但戰爭是藝術。戰略的合理評估強調宏觀與邏輯,避免單一面向或者一廂情願。以下嘗試釐清共軍犯臺的能力問題。
首先,共軍一直都有犯臺能力。海峽雖是天險,動用民船卻可克服,否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軍的敦克爾克大撤退也不可能成功。只是這種二戰時的作戰模式成本高、風險大,不符合當代人權本位的戰爭理念,共軍現代化後採用的可能性很低。
事實上,共軍一直有能力犯臺,正是國軍臺海防衛作戰以「嚇阻」爲指導的原因。一般討論臺海防衛有個誤區,就是認爲國軍作戰目標是要擊退,或者擊敗共軍;其實不是。雙方體量差距大,中共如果不計代價一定要拿下臺灣,國軍擋不住。所以無論「有效嚇阻」或「重層嚇阻」,都不是要擊敗共軍,而是要挫折其攻勢、造成其巨大損失或可能失敗,從而嚇阻中共不至於拿昂貴的軍事資產從事政治冒險。
非戰略專業比較難以理解這兩者的區別。這麼說吧,如果作戰目標是要擊敗攻擊方,那麼防衛方將會隱藏實力、設置誤區與陷阱,讓對方輕敵誤判。但如果目標是嚇阻,就一定要展現自己實力與決心,千萬不能讓對方誤判。戰爭若發生,就是嚇阻失敗。
其次,評估中共犯臺能力的重點,是解放軍對戰美軍的能力,而不是共軍對戰國軍的能力。
爲什麼?因爲美國雖然戰略模糊,不願表態是否介入臺海戰事,但解放軍若擬定攻臺計劃,是絕對不敢假定美軍不來的。料敵從寬是軍事鐵律,萬一來了怎麼辦?犯臺戰略無論是「阻援打點」(主力打臺灣,一部阻止美軍介入)或者是「圍點打援」(一部封鎖臺灣,主力轉攻美軍),都要先有能力和美軍打一場,然後才能談如何武力犯臺。
無論美軍或國軍,都理解中共武力犯臺將兵分兩路。所以在本位思考下,美方6到10年的評估,應是關切解放軍反介入的能力。國防部的「2025年」,則是評估共軍的攻臺能力。如何評估的?我們以前者爲主,軍事科普一下。
解放軍的現代化
這幾年來解放軍軍力突飛猛進,002航母、075型兩棲攻擊艦、055大驅、殲20、運20、直20…等各式現代化武器不斷列裝。軍艦像下餃子般,一艘艘下水,數量已經超過美軍。
大洋作戰靠海軍,所以關鍵是海軍的能力。解放軍艦艇數量雖然超過美軍,但多數是護衛艦等級,攻擊飛彈數量與總噸位還不到美軍的一半。然而,美國有全球利益,必須保留兵力防範俄羅斯與其他潛在對手,能在西太平洋作戰的不到一半。因此,純就數量而言,解放軍已經可以在西太平洋挑戰美軍。既然如此,爲何美方評估還需6到10年?因爲軍事現代化是個複雜工程,必須質化分析,量化分析不準確。
探討軍事現代化最好用的理論,是「軍事事務革新」(RMA)。這個理論認爲,軍事變革要成功,關鍵不只是新科技或新武器的導入,還包括社會基礎的支持,以及軍事事務的改造。以前者來說,如果美國社會不是普遍使用電腦作爲管理工具,美軍也不會發展出以電腦爲核心的C4ISR戰場管理系統,從而在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以驚人戰果打贏伊拉克大軍。
以後者來說,新科技與新武器的引入,必須發展出新的戰術戰法才能發揮功能,因而要調整軍事組織結構,重新編撰戰術、教育訓練、後勤補給等軍事準則,再將新準則導入調整後的軍事組織,訓練與演習驗證。簡單來說,就是「打掉重練」。
RMA的難,就難在「打掉重練」。解放軍真正啓動現代化改革,是受到波斯灣戰爭刺激,因爲戰爭結果和他們預期的差距太大。解放軍還派人到伊拉克調查,想了解到底發生什麼事。大量軍事學者也投入研究。最後終於下定決心,拋棄長期堅持的「人民戰爭」理論,轉而以「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爲目標,推動現代化變革。30年的時間,在數位科技、互聯網發達與製造大國等社會基礎支持下,終於脫胎換骨。
現代化就是數位化
雖然航母、大驅、殲20…等先進武器看來耀眼,但解放軍現代化真正的表徵,卻是2020年7月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的開通。在此之前,解放軍戰艦、戰機、巡弋飛彈、衛星導引炸彈…等武器使用的導航信號,都是來自美國的GPS。只要美國關閉或干擾GPS信號,就能讓解放軍所有軍艦、戰機迷航,戰力瞬間歸零。所以必須北斗系統上線,解放軍纔夠資格向美軍叫板。
現代化軍隊,是奠基在數位化系統上。數位系統以晶片爲核心,晶片進步很快,解放軍因爲武器新建,較美軍有後發優勢。但如何運用以發揮戰力需要經驗,這一點,美軍則有很強的先發優勢。
解放軍換裝先進武器,和國軍是不同概念。國軍接收美軍新武器,種子教官會赴美受訓,回來傳授經驗,成軍後一、兩年即可形成初步戰力。美國是不會教中國軍隊打仗的,甚至俄羅斯也不會。解放軍必須自己摸索,累積經驗,因而需要很長時間。這是爲什麼山東艦航母成軍3年,卻仍然未出海執行戰備任務的原因。時間太短,戰力尚未形成。
那麼需要多久時間呢?有個例子可以參考。2018年《解放軍報》有一篇「『金頭盔』挑戰再出擊」的文章,描述一個接裝殲-11B已經3年的航空兵團參加首屆「金頭盔」大賽,因未徹底掌握先進電子設備的全部性能,首輪就被老舊的殲-11淘汰。該部因而痛定思痛,日夜苦練,後來連續3次比武都獲得團體第一名。這當然是個「知恥近乎勇」的勵志故事,但也泄漏出部隊換裝先進戰機要超過3年,才能形成戰力的事實。
航母作戰系統比戰機複雜太多了,即便經驗豐富的美軍,接裝福特號新型航母已經4年,也還在拚明年接戰備。解放軍沒有操作航母的經驗,合理評估要累積10年以上。如果從2012年成軍的遼寧艦起算,至少也要到明年下半年。山東艦與遼寧艦基本同型,可傳承經驗。即便如此,合理評估仍要到2023年,纔有機會在太平洋上看到山東艦打擊羣的身影。
這是美方評估還要6到10年的基本原因。解放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累積足夠經驗,掌握各式先進武器的全部性能。但這仍只是初步形成。當代戰爭是聯合作戰,戰力關鍵在各作戰系統的整合。從衛星、指揮中樞、戰機、戰艦到飛彈或無人機。整合得好,一加一大於三,整合不好,小於二。解放軍要真正成熟爲現代化軍隊,還需要更多時間磨合。中共將時限定在2035到2050年,是務實的。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