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美軍又想搞「毀臺戰略」(羅樂)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最近有一份題爲「中國第22號海事報告:北京觀點看跨海進攻的後勤支援」報告,提及若解放軍登臺,國軍應採「焦土戰略」,這種「沒腦袋」的毀臺戰略。(圖:Shutterstock)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最近有一份題爲「中國第22號海事報告:北京觀點看跨海進攻的後勤支援」報告,揭露了中國解放軍的內部討論內容,認爲後勤保障不足是其跨海攻臺的重大缺陷。臺灣軍方或可針對其後勤補給線做打擊,削弱解放軍登臺能力。而若解放軍登臺,國軍也應採取「焦土戰略」對抗。這種「沒腦袋」的毀臺戰略,可見美軍的司馬昭之心。

一般後勤保障所指包括運輸、物資和石油供應、醫療、搜救、後勤基礎設施保護和戰爭物資儲備的維護。

該報告指出,解放軍後勤保障是決定他們是否能大規模成功攻入臺灣的關鍵因素之一,但解放軍在運輸和戰爭儲備上存在重大缺陷。主要缺陷包括缺乏兩棲艦艇、運輸機和戰爭儲備,需要面臨在關鍵海灘突擊階段登陸的後勤補給、在港口未被迅速佔領下建造海上轉運平臺或臨時碼頭、建立後勤行動登陸基地、維持島戰期間的後勤保障。而登陸突擊部隊的初期支援和近岸後勤保障被認爲是最困難、最關鍵的後勤輸送任務。

該報告還指出,在跨海登陸的關鍵階段,空中、海上和信息優勢對於解放軍成功過境和突擊登陸至關重要。解放軍應該要對臺灣取得100%的制空與制海權,如果美國干預則應該實現60%至70%的制空權和制海權,才能充分保護過境部隊。換句話說,解放軍必須要在能取得對臺制空權與制海權,以及其後勤保障也要有能力跟着它的攻臺部隊一起往前推進的情況下,纔有可能成功登臺。

連鎖效應

解放軍另一個需要考量的點是,一旦攻臺還可能產生連鎖效應,也就是必須要考量到美、日的可能干預,可能會迫使這一場臺海戰爭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事,而且作戰範圍還可能擴及到南海、印度邊境或朝鮮半島等衝突,這將使解放軍需要從更多其他地區獲得後勤支持。

而在大範圍且多方面的連鎖衝突下,解放軍還可能面臨到被封鎖、國際制裁或禁運的情況,使得整個中國大陸的軍、民都要全國總動員,提前爲戰爭物資作儲備,尤其是石油。所以解放軍一旦決定跨海攻臺,其事前動員準備的工作將十分繁雜。

難怪該報告會說,儘管解放軍已認知到後勤保障的重要性,但他們目前可能不具備成功支持大規模兩棲登陸的能力,也不具備美國和盟國介入時的持久戰的後勤能力。如果解放軍在後勤現代化方面保持有條不紊的方式改善,可能至少需要十年才能獲得充裕的後勤保障。

軍民融合發展

事實上,解放軍後勤保障缺陷已爲各國所知悉,美國國防部資深分析專家阿洛斯德基(Joshua Arostegui)在一場會議裡就表示,儘管中國大陸近年來大幅軍改,但解放軍的後勤補給仍顯不足,不具備當代的後勤補給策略。但解放軍近來積極朝向「軍民融合」發展,徵用民間滾裝船作爲兵力投送演練,仍值得警惕。美國國會研究處今年3月的報告就提醒,應關注解放軍運用民船和商船對臺執行兩棲登陸作戰的可能性。

對臺灣軍方而言,解放軍後勤支援不足的弱點,正是國軍可以加強打擊的重點,也就是不把重點放在殲滅登陸的解放軍部隊,而是把目標放在解放軍相對脆弱的後勤補給線上,不論是對解放軍的後勤基地進行源頭打擊,或對渡海的補給艦艇進行海上摧毀,目的都是要斷絕解放軍登陸臺灣後、支援戰力增長的補給線。當解放軍的後勤能力受到打擊,其登陸能力自然也會削弱。

除了截斷解放軍的補給線外,國軍或許還需要適時採取「焦土戰略」,因爲登陸的解放軍不會僅依靠從大陸源源不斷輸送的後勤補給,而是也會在臺灣「就地取材」,例如各型車輛所需要的油料可能會由臺灣密集的加油站取得,此時國軍在防止重要物資被解放軍搶用之下,也必須破壞任何可能對解放軍有用的東西,以免己方的物資反而強化了登陸解放軍的戰力。

過去美方就曾提出摧毀臺積電不讓大陸佔便宜的「毀臺論」,如今又出現「焦土戰略」的「新毀臺論」,這種毀臺不毀美作戰策略,足見美軍惡毒之心,他們寧願摧毀臺灣,也不願意見到臺灣落入大陸之手,因此任何的「毒蠍戰略」、「刺蝟戰略」,把臺灣進行完全武裝,其目的都是即使解放軍能攻佔臺灣,臺灣所部署的武器若不能擊退解放軍,也足以達到自毀的程度,從這份海軍報告中,美軍對臺的司馬昭之心表露無遺。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