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美軍最強B-21 是嘴炮武器?(譚傳毅)
從媒體展示擺放B-21的機庫看來,B-21已經克服了F-22與B-2的毛病。也許這就是爲什麼美國空軍決定停止F-22的製造、並急着要B-21取代B-2的原因。圖爲B-21「突襲者(Raider)」轟炸機在南達科他州艾爾沃斯空軍基地飛機庫的示意圖。(美國空軍/諾斯洛普格魯門)
臺灣軍事界非常盛行「唯武器論」,往往把評論與研究重點擺在武器,普遍認爲只要擁有一種新武器就能制勝,例如美國空軍即將首飛的長程轟炸機「突襲者」B-21。B-21作戰能力固然了得,被特定媒體大肆吹捧,但它是改變戰爭規則的武器嗎?當然不是!根據戰爭的「矛盾原則」,有B-21之矛,就有反制之盾。
永遠無法降落的B-21?
根據特定綠媒的報導,B-21作戰半徑達5000公里,可攜帶射程達1000公里的攻艦與攻陸飛彈,還可在解放軍S-400防空雷達的眼皮之下飛行,除了打擊內部目標之外,還可對北京形成威懾,更可協同無人機進行蜂羣作戰,未來部署在阿拉斯加、迪亞戈加西亞、澳洲達爾文港、關島,完全就是針對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而生。
先不談B-21在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所扮演的角色,因爲核戰就是世界毀滅,我們只談作爲常規武器的B-21。若要直接打擊大陸內陸目標,B-21應該從關島起飛纔可能,從其他地方起飛則需數次空中加油。暫且不論解放軍的雷達和導彈的性能,假設B-21完全滲透接近到中國大陸外不遠處、並打擊某些特定目標,接下來的問題就大了:解放軍的報復。
根據「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原則,動手的那架B-21必須被擊落「抵罪」,如果當時無法擊落,那就要看它降落在哪裡,若降在關島機場,那就毀了關島機場,若降在沖繩嘉手納基地,那就毀了嘉手納。難道美軍完全不考慮這些因素?
B-21再怎麼厲害,不過是個多功能的匿蹤轟炸載臺,一旦消除了其匿蹤性,它和普通轟炸機並無二致。
消除B-21匿蹤性之一
B-21轟炸機之所以能匿蹤主要有兩種方式:塗料匿蹤、結構匿蹤。第一,塗料匿蹤。就是在B-21機身上塗覆一層能吸收電波的塗料,造成雷達無法追蹤的效果。吸波塗層分爲非共振磁性吸波材料和共振吸波材料兩種。非共振磁性吸波塗料可將轟炸機表面所吸收的雷達波轉化爲熱能散發掉,可在寬廣的頻率範圍內使用,降低雷達的可見度。共振吸波材料則只在一個很窄的頻率範圍內有效,只要這種材料的厚度與雷達波長一致,就可吸收特定頻率範圍的信號。
第二,結構匿蹤。只靠塗料吸收電波的塗層達不到很好的效果,還要修改飛機的氣動佈局,儘量縮小飛機的反射面積,同時還要處理髮動機的紅外輻射,才能達到匿蹤的效果。匿蹤飛機的外形避免使用大而垂直的尾翼,這樣纔可以偏離散射的雷達信號。例如SR-71和B-1隱形轟炸機採用的是彎曲機身,AH-1眼鏡蛇直升機採用扁平座艙蓋,F-117機身採用多面體,就是以其特種形狀完成不同的反射功能。
美國空軍尚未公佈B-21的具體參數諸元,若以F-22以及B-2的例子來看,兩者所採用的雷達反射材料的親水性極強,在高溫狀態下非常容易起泡並腐蝕。不但保養困難、價格非常昂貴,而且還必須停放在恆溫恆溼的專用機庫裡面。
F-35戰機的塗層就先進許多,無需停放在專用機庫裡面。從媒體展示擺放B-21的機庫看來,B-21已經克服了F-22與B-2的毛病。也許這就是爲什麼美國空軍決定停止F-22的製造、並急着要B-21取代B-2的原因。
消除B-21匿蹤性之二:反匿蹤雷達
想要反制匿蹤轟炸機,首先必須發現它,看不到它,一切都是白搭。事實上,全世界沒有百分百的匿蹤飛機,只要是飛機,就會發送電磁或紅外信號,儘管信號是多麼的微弱。
搜尋匿蹤飛機的雷達很多,不外是:被動雷達、多基地雷達、長波雷達、行動電話基地臺、共振雷達、量子雷達等。
第一,被動雷達。 2009年4月份,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次展示中國最新型被動反隱身飛機雷達:DWL-002系統。該雷達對目標採用多基站體制,各基站都會捕捉到信號,可以計算出目標的空中座標偵測距離達到500公里,反射截面積小於1%平方米的目標也可以被發現。
第二,多基地雷達。多基地雷達是將雷達發射機和接收機分別安裝在相距相當距離的多個站址。它們將捕捉的雷達反射波,計算出目標飛過時留下的航跡,並預測航向。
第三,長波雷達。當雷達波束的波長接近於飛機構件時例如尾翼、機翼或機身,這些構件就像天線一樣開始吸收並反射電磁波。特別是當雷達波長是構件尺寸的兩倍,無線電波被吸收和反射的效率非常高。
第四,行動電話基地臺。西門子公司發現,行動電話基地臺可作爲搜索匿蹤戰機的有效手段之一。技術原理是使基地臺變成雷達電波發射機,照射空中目標,然後計算基地臺發射信號的相位差,接收機就能提供目標位置,衆多基地臺就形成一張巨大的「雷達網路」。
第五,共振雷達(Resonance Radar)。中國曾經展出一款共振雷達,它運用電磁共振現象,可使目標回波信號增強10到100倍,可連續追蹤匿蹤飛機、衛星、導彈等多種飛行和水面目標,搜索距離達600到2000公里,可說是B-21的剋星。
第六,量子雷達。目前探測匿蹤戰機都是在電磁波頻段匿蹤,但是量子雷達卻不依賴電磁波,而採用光子信號來定位戰鬥機。中國發射的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就是考察量子雷達性能,探測範圍超過100公里,在量子雷達面前匿蹤飛機無所遁形。
如何擊落B-21?
到底攻擊方的B-21比較強、還是防禦方比較強?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到現在爲止尚未發生匿蹤飛機作戰的例子,也許要等到某天一架匿蹤戰機被擊落,才知道真章。倒是中方公佈了「發現」美軍F-22和F-35A的紀錄:2020年5月14日,委內瑞拉防空部隊以中國在1990年代開發的JY-27雷達發現1架美軍F-22。
2014年,部署在山東的JY-26分米波雷達探測到美軍F-22戰鬥機。2016年,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發現美軍F-22。2019年,青島附近的反隱身雷達陣地發現8架韓國從美國採購的F-35A。
既然能夠發現匿蹤戰機,擊落B-21變成一件可能的事情。以解放軍爲例,目前有三種手段:即將問世的轟-20、雙座殲-20、極音速飛彈。用轟-20來應對B21不是一個很好地選擇,因爲轟-20設計不是爲了空中攔截,而是對地攻擊;而且部署B-21將會在遠離解放軍防空圈以外的地方,距離中國較遠。同理,轟-20也面臨部署的問題,除非部署在南太平洋島國,這就把話題扯遠了。
如果選擇雙座的殲-20,以有人機協同無人機作戰模式,的確能對B-21起到限制和震懾的作用,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最後是極音速武器。對於傳統防空飛彈而言,爲了保證足夠的飛控能力,其中段飛行彈道高度一般都保持在2萬至3萬公尺左右的區間。如果採用極音速飛彈的乘波(俗稱的打水漂)構型,則可以拓展至更高的高度,不但可在遠距離攔截B-21、還可以攔截美軍的極音速飛彈。
結論
美國人的毛病是總以爲技術可以解決戰略的大問題,但技術進步必然產生「矛與盾」的競爭現象,競爭是驅動美國科技進步的動能,B-21就是這種思維之下的產物。B-21是一種讓中國恐懼的武器嗎?當然不是,因爲我們實在很難想像美軍出動B-21轟炸北京,即使出動了,也很容易被發現、並被攔截,世界上沒有百分百的匿蹤飛機。這種不能用、用了又會被發現的武器,堪稱嘴炮武器不爲過!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