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世大運只拿1金 美國怎麼了?(羅慶生)

本屆世大運中華臺北隊獲10金、總獎牌46面,排名第8,美國隊只拿到1金,排行落居第24,頗令人意外。(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成都世大運閉幕,中華臺北隊獲10金、總獎牌46面,以排名第8的優異成績寫下2017年臺北世大運主場以外的最佳紀錄,表現令人激賞。中國隊則以103金的驚人紀錄橫掃羣雄。不過大陸有主場優勢,這結果並不太令人意料之外。

上屆拿坡里世大運榜首的日本,本屆以21金獲第二,表現穩定。上屆第二的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受制裁,本屆無緣參加。上屆第五的韓國則以17金晉升爲第三,符合預期。唯一令人震驚的是上屆第四的美國隊,當時以21金只輸給排名第三的中國隊1面金牌,這屆居然只在游泳項目獲得1金,排行落到第24,連陷入戰火的烏克蘭都不如。

美國隊是怎麼了?

合理解釋,得獎大戶的各國以高額獎金激勵,選手因而表現出色;美國體育的經濟激勵主要表現在職業運動上,選手們更重視美式足球、籃球、棒球或高爾夫,競爭激烈,高手輩出,業餘運動較爲自主或者說放生,再加上運氣欠佳,以致成績不如預期。

然而,一般認知中體育是國家實力的綜合表現,正如蔡總統今年5月在全國大專運動會致詞指出的「體育是國力不可或缺的軟實力」;美國隊上屆成績還不錯,疫情之後落差卻如此之大。從美、中競爭角度,將讓人質疑美國軟實力是否衰退。

體育競賽是大國競爭的「面子之爭」

無論是否同意「體育是國力的表徵」,在國家競爭時,運動競賽的獎牌或勝負通常代表國家的面子。贏者國民歡天喜地、氣勢昂揚;輸者垂頭喪氣、如喪考妣。這在全球觀衆最多的「世界盃足球賽」尤其如此,甚至還因此引發足球戰爭。1969年,爭取1970年世界盃入圍的北美賽事,因爲球迷鬧場與一球之差的比賽結果,點燃了薩爾瓦多與宏都拉斯之間的4日戰爭。另一個全球都重視的競賽是夏季奧運,同樣也關係到大國面子。

2021年舉辦的東京奧運,以金牌優先計算的獎牌排行榜上,中國隊一直領先美國隊。此時美、中激烈競爭已經開始,面子難看,美國媒體於是改以總獎牌數排序,報導爲美國隊領先。這違反慣例,社交媒體上受到廣泛批評,包括美國體育迷,澳洲新聞網甚至指責美國在獎牌榜上「造假」。《紐約時報》因而同時以兩種方式製表,圖表編輯凱茨(Josh Katz)還解釋「計算獎牌的方式有很多種」。幸而比賽最後幾天美國隊急起直追,連獲多面金牌,最後以39面超越中國隊的38面,榮登獎牌排行榜冠軍,化解了這場尷尬。

這次世大運《紐約時報》沒什麼報導,這或許與《紐時》運動部門已在7月10日裁撤,記者轉任其他部門有關。不過其他媒體報導的也很少。或許是認爲這種大學生參加的業餘比賽不必認真,加上美國隊成績不好,乾脆不提。然而這種缺乏檢討的態度並不可取;要知道2024年巴黎奧運距今已不到1年。

雖然不必將世大運視爲奧運的前哨戰,但兩者仍有關聯。2019年世大運美國以21金小輸中國隊的22金,2021年東京奧運,美國則以39金贏了中國的38金。高手拚搏差距在伯仲之間。這次世大運美國隊成績那麼難看,如果不能檢討改善,投入更多資源,明年奧運要贏中國隊恐怕需要奇蹟。如果只差幾面還無所謂,如果差距太大,即便不像本屆世大運的103金對1金那麼離譜,美國的「面子」要擺在哪裡?

大國競爭的「面子」其實是外部影響力的象徵。裡子即便差一點,只要面子夠,外部影響力就在。運動競賽計算排名所以重視金牌數,是因爲頒獎時演奏的是金牌得主的國歌,升的是金牌得主的國旗。銀牌即便只是以些微差距落敗,也只能飲恨仰望。本屆世大運如果有人能全程、分身觀賞所有競賽,那他(她)將聽到103次「義勇軍進行曲」,只聽到1次「星條旗歌」,這是打臉美國的「面子」。明年巴黎奧運賽場如果也是類似情境,恐將影響美、中競爭。

美國「競爭」戰略的盲點

從拜登政府拋出「聯合盟友」抗中的競爭策略,美、中競爭格局就變成交朋友的競爭;誰交的朋友多,誰就能調動更多資源,誰就佔優勢。例如美國整合日、韓、荷蘭的科技制裁,就斬斷中國高端晶片的自產之路。

美、中外交行動也隨着形勢變化不斷調整:美國鞏固第一島鏈,中國就運作中東,中國一有斬獲,美國即立刻回防,例如國務卿布林肯近月即多次訪問南太平洋島國。白宮也不惜採取「元首外交」,以最高等級的「國是訪問」邀請韓國總統尹錫悅、印度總理莫迪訪美,成功改變兩國原本「中立」立場轉爲親美。

不過,雖然白宮相當努力,爭取聯盟的成績也不錯,但要「遏制中國」還需要更多努力。目前表態站隊美國的約50多個國家,而同樣有40多個國家表示有意加入中、俄在內的「金磚國家」組織。這被某些觀察者視爲「反美派」的集結。美國的朋友多屬發達國家,中、俄則多爲新興國家。以經濟總量來看美國佔優勢,但以人口數或市場潛力來說,則未必盡然。

然而,無論親美、親中或保持中立,所有國家在決定立場時,都將採取自己國家利益優先的現實主義考量,並隨着形勢轉變而適時調整,端看哪一方能展現更高的領導力。講白一點,就是判斷誰將贏得這場競爭。正如拜登總統發表國情諮文時脫口而出的「絕對不要賭美國會輸」,或中國駐韓大使聲稱「賭中國輸的人之後一定會後悔」。各國選邊的考量,除了安全、利益與傳統友誼之外,更多的是賭誰會贏。

無論哪一方,只要明確顯示將贏得競爭,就會有愈來愈多的國家靠攏,甚至選錯邊者改變立場,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只要影響生存,無論企業競爭或生物競爭,都是同樣嚴酷無情。目前中立國家居多,表示多數國家認爲贏面各半,還在僵持。

這是爲何明年奧運,如果重演金牌數被輾壓的場面,對美國傷害可能超出預期的原因。「體育是國力不可或缺的軟實力」論點仍有說服力,即便操作全球話語權來維持面子,也容易被賽場不斷傳出的中國國歌打臉。只要出現質疑美國國力已衰的聲音,就將引出美國可能輸掉這場競爭的預期。

本屆世大運成績爲何如此難看?需要美國體育界相關機構檢討改進,外人難以置喙。能否在一年後的巴黎奧運浴火重生,維持既有榮耀,目前也難預判。不過,從宏觀面觀察美國對中國的競爭,會發現表面上攻勢凌厲,步步緊逼,實際上卻存在盲點。

美國花太多注意力與資源在遏制中國的行動上,但在國家治理,也就是提升本國國力的努力上相對缺乏。然而大國競爭如同賽車,雖然要技巧的阻擋對方超車,但關鍵還是要將自己速度發揮出來。

白宮理解這道理;拜登總統不久前到緬因州訪問時指出,美國基礎建設明顯落後中國,美國全球排名14,中國排名第2,如此美國如何能引領世界?投入1.2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費用、527億美元的半導體制造商直接補貼、補貼電動車、太陽能、綠氫能源等在美國生產的美國企業,都是要增強美國實力。

然而執行時卻發現結構性問題。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臺積電亞利桑那廠的建造。拜登總統在移機典禮上脫口而出的「工會回來了」,當時只是讓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感到刺耳,現在卻成爲臺積電建廠的噩夢。工會以「引入外國廉價勞工」爲由阻止臺積電從臺灣調工人來美國建廠,董事長劉德音已明確表示需要美方協助,「臺積電目前還想不出解決辦法」。

從廣義來說,美國本屆世大運成績難看也是治理問題,意味着體育活動尚未恢復正常。其他還有貧窮、槍枝、零元購、濫用藥物…等問題。美國將注意力集中在「做中國不高興的事」、「講中國不高興的話」,有沒有效果還要觀察,但如果本身治理問題沒有解決,即便贏得競爭,也無法維持霸權。因爲還會有其他的「第二名」崛起挑戰美國,或者歐盟、或者印度,也可能是經濟再度興起的日本。美國對世大運的挫敗毫不在意,是個警訊。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