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妹看SARS無感!17年後成護理師…憶「3個月心境轉變」:不會改變初衷
▲面對此次疫情,護理師更能體會在SARS期間,勇站第一線人員的感受。(示意圖/記者林敬旻攝)
文/護理師郭彥君
十八年前SARS爆發之際,我還只是個青澀的國中生,看着新聞播報着疫情持續蔓延有多少人被傳染、哪間醫院封院了、醫護人員回不了家...。當時看到這些聳動的標題,我根本沒有什麼感覺,只覺得上課很麻煩,還要量體溫,沒想到未來我也會走向這樣的道路。十八年後的我在中部某醫學中心負壓隔離病房,擔任一位基層護理師,常常需要面對各種具高度傳染性的個案,面對此次疫情,也就更能體會在SARS期間,站在第一線醫護人員內心的感受。
在負壓隔離病房工作邁入第六年,受過各式大大小小的感控訓練,瞭解人們在面對未知的疾病時,心裡總會產生許多的焦慮及不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發,我們首當其衝要面對被送入的疑似案例及確診個案,醫院也開始展開一連串的在職教育課程,讓我們瞭解疾病的傳染途徑、正確穿戴防護用具,使我們無後顧之憂的投入照顧病人的行列。
▲護理師郭彥君秉持着對護理的初衷,繼續堅守崗位照顧病人。(圖/護理公會全聯會授權提供,請勿任意翻攝以免侵權)
面對第一位個案時,心裡只想着:「我要趕快做完所有的治療,減少接觸病人時間。」或是「要穿一整套的防護裝備,能少進去病室就別進去。」。至今防疫已進入第3個多月,經歷過數次病人轉送及出入院,漸漸瞭解到不是隻有照顧者會有心理壓力及不安,病人獨自一人被隔離在獨立空間,無法與家人見面,又要面臨漫長的時間去等待檢驗結果,也不知道結果是好是壞,往往讓他們情緒產生較大的起伏,此時的我們,成爲他們唯一可以抒發情緒的對象,進到病室送餐或做治療時,與病人講講話或請他使用視訊與家人聯繫,在照護期間儘可能的滿足病人的生活需求,提供專業照護以減少他們心中不安的感覺。
防疫視同作戰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過程的實踐,在這過程中我體會到護理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雖然我們有來自各方的壓力,不論是在照顧病人或面對家屬,甚至是我們的家人,在家中看着新聞每日報導疫情個案的增加,使得家人擔心我們在工作中是否防護足夠,我只能先穩定個人情緒並安撫家人,鼓勵自己發揮所學,以平常心面對眼前的困難,此時團隊之間的溝通協調,以及同仁的相互合作及打氣,讓我更有動力陪伴病人,渡過這個艱辛的過程。
雖然不知道這次的疫情什麼時候會結束,但我想這並不會改變我對護理的初衷及照顧病人的動力,防疫期間大家都很努力的配合各種政策的施行,控制疫情不要擴散,希望各國都能像臺灣一樣把疫情案例控制住,讓病人早日康復回覆正常生活。
本文經「護理公會全聯會」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