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拜登讓中共捉摸不定 奏效了嗎?(吳德里)

美國國會預算處(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表示,美國總統拜登8月24日宣佈減免學生貸款計劃,以兌現競選承諾。(圖/美聯社)

時序入秋,世局迎來丕變,舉世期待的俄烏大戰不但沒休戰,反而步入更加驚心動魄又撲朔迷離的困境。

大戰一觸即發,烏克蘭乾脆要求俄軍撤出2014年以來所有侵佔烏克蘭的領土,俄烏通過和平談判方式結束衝突機會渺茫,除非動用毀滅性武器,戰事長期化幾乎已成定局。

此際普丁宣稱將動員一切武器(暗示包括核武)系統保衛國家,烏軍則在覈能電廠周遭猛烈轟炸攻防。雙方核戰威脅盡顯,北約騎虎難下,寒冬能源危殆、經濟動盪的局勢下,這場仗還是要繼續打嗎?

就是這樣迫切需要俄烏雙方,都能信任的中國,來出面調和的大氛圍下,臺海緊繃的弦,突然放鬆。

美國拜登總統21日,首度在聯大演說時,重申美國對臺政策,罕見提及維持臺海的和平穩定,並重申「一箇中國」政策,不尋求與中國對抗或冷戰,會繼續爲以和平方式解決衝突而奮戰。相較他在過往四度提出「捍衛臺灣」,此番並未再現「捍衛臺灣」說法, 口氣相對放軟。

8月10日到9月8日,在斐洛西促成了臺海第四次危機期間,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實力網站對 64 位研究中共、臺灣和兩岸關係的專家進行調查。這些人士包括來自兩黨政府的 28 名前政府 (USG) 高官,及 23 名前政府政策和情報分析師、學術界和智庫的 13 名頂級專家。這項重要民調,在上星期公佈了結果。

民調集中的議題,在探討中國對臺灣的態度是什麼?北京願意等待臺灣統一多久?中國是否會對臺灣動用大量武力,何時?北京如何看待美國干預臺灣突發事件的可能性?

拜登對兩岸政策搞捉摸不定的技巧,對中共會造成武統的嚇阻效果嗎?

大多數專家認爲結束美國的戰略模糊性,不會阻止中國對臺灣使用武力,因爲北京已經假設美國軍隊會來防禦臺灣。相反,北京可能會將美國政策的改變,視爲進一步挑釁和支持臺灣獨立的努力。

所有受訪者都認爲中國相信,美國願意部署軍隊保衛臺灣。

66%受訪者認爲,北京評估美國願意通過承擔大量成本走得更遠,但將尋求遏制印太地區的軍事衝突。只有5% 的人認爲中共認爲美國願意冒任何代價,包括全球戰爭和對美國本土的襲擊。這些迴應專門針對解放軍發動「無端」入侵的情景。

如果臺灣通過單方面宣佈獨立或通過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升級,來挑起中共攻擊,華盛頓可能會更不願意向臺灣提供援助。北京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中共領導人可能會對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解釋。

約 41% 的人認爲北京不確定美國的能力,但認爲北京「對其不斷增長的軍事能力充滿信心」。這反映了中國投入大量資源來訓練和現代化解放軍的事實。

55%大多數受訪者因此認爲,北京認爲美國仍然具有軍事優勢,表明他們相信美國及其盟國可以對臺灣進行相當大的協防。

大多數人並不認爲中國 2022 年 8 月史無前例的軍事演習,表明中國加快了對臺灣使用武力的時間表。

專家們也確認了對習近平的認知,即和平統一仍有出路。 絕大多數專家認爲,習近平將在第三個任期(2022-2027 年)優先推進和平統一。大多數受訪者否認習近平打算在 2027 年之前對臺灣使用武力。

爭論最激烈的問題出現在統一的時間表。這些問題至關重要,因爲北京希望遵守某個時間表可能會迫使中國加強強制措施,甚至軍事攻擊以實現其目標。

被問到北京是否設定了「解決臺灣問題的內部硬性期限」,44% 的受訪者表示,北京已經設定了到 2049 年實現統一,這是中國領導人旨在到 2049 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週年的模糊目標。

一些專家認爲,2049年對中國來說只是一個軟基準,而不是硬期限。因此,有人選擇2072年作爲中國實現統一的硬性期限,認爲2022年之後的50年是中國可以給自己的最長期限。其他人(42%)選擇了北京願意無限期等待的選項,只要它仍然認爲統一是可能的。

10% 的受訪者認爲北京的做法是「儘早」推動統一。84%受訪者表示「北京願意等待統一,但不會永久接受現狀。」 對這羣專家,可能認爲,北京願意等待,因爲政治、經濟或軍事條件對於中國實現和平或強有力的統一來說還不是最佳的。只有 6% 的人認爲北京願意永久接受現狀。

64 名受訪者中沒有一個人認爲中國會接受臺灣獨立。

不過,調查顯示專家們認爲,臺海發生軍事危機或衝突的可能性是非常真實的。 雖然很少有人認爲未來十年可能會全面兩棲入侵臺灣,但大多數人認爲這是可能的。

有意思的是,被問到北京對臺是否有「連貫的內部戰略和路線圖、具體階段和可操作的後續步驟」時,80% 的受訪者表示「沒有」。這是否也意味着,中共對美國操作的政策清晰、戰略模糊,目前已取得高度的成功?(作者爲前中央月刊總編輯)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