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拜習會後的臺灣有選擇嗎?(林思洋)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視訊峰會。 (路透)

中國大陸習近平總書記與美國總統拜登在11月16日視頻會晤,這是美國政府換屆後總統首次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直接「面對」。這場峰會舉世矚目也引起熱議,兩國元首談完之後會有什麼變化、臺灣在中美會晤之後會扮演什麼角色,關切到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生活。回顧上月21日拜登在美國新聞節目上稱對臺灣「有所承諾」,但還未滿一個月即與中國大陸元首會晤,美國究竟可不可靠?支持民主臺灣的力度有多大?值得我們深思。

從國際關係理論的「修昔底德陷阱」分析,新崛起的大國必然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迴應這種威脅,如此競爭與衝突將無法避免。從中國大陸成爲當代世界矚目的大國以來,美國將中國視爲潛在的首要威脅便不曾改變,而臺灣問題恰恰是中國大陸的痛點,也是可以撬動中國大陸的槓桿。臺灣問題作爲美國製衡中國的籌碼,必然是以美國利益爲第一優先,假設保護臺灣安全不再符合美國利益,「當年美國能捨棄大陸與國民黨政府,現在一樣能捨棄臺灣與民進黨政府」。

從中美當前的國情形勢分析,顯而易見的美國有求於中國大陸,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人民的生活物資,從其他國家購買導致經濟壓力擴大、民衆生活品質顯著下降。美國民衆現實的物質生活受到影響,渴望振興經濟的美國更加迫切需要與中國大陸談判,以此作爲提升美國低迷經濟的方式。在此背景下思考未來幾十年後的變化,中國與日俱增的綜合國力,以及長期低落的美國經濟,將使得美國更加「畫大餅」的藉由其他槓桿,利用臺灣問題作爲撬動中國的籌碼,不僅成本低而且成效顯著。

從臺灣未來發展的角度出發,民主自由的多元文化價值深入民心,也會知道「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國際關係的現實,兩千三百萬人民的未來不能倚靠單一外國。從臺灣的國家安全角度思考,作爲軍工複合體的美國國情,戰爭是企業盈利的手段,只要臺海形勢持續緊張,就能迫使臺灣不斷向美國購買武器。假設臺海最終爆發戰爭,經歷戰爭毀損並在廢墟中重建的臺灣,是否符合美國利益?遺憾的是還確實符合美國利益。在廢墟中重建的臺灣必然產生歷史仇恨,中國將花費大量的精力維護臺灣社會秩序,臺灣也就能成爲繼續撬動中國的槓桿,而最終受到傷害的是兩千三百萬臺灣人民。

臺灣是擁有民主價值的公民社會,也能夠容納自由多元的聲音,爲了臺灣的前途着想,爲兩千三百萬的民衆設想,除了一面倒向美國之外,應當可以有自己的其他選擇。臺海形勢的緊張與矛盾,對兩岸的經貿往來不是福、對於臺灣的繁榮穩定也不是福。臺灣的安全穩定以及經濟繁榮,纔是殷殷百姓的熱切期盼。美國上個月才說對臺灣有所承諾,這個月便與大陸領導視頻會晤,使得美國是否可靠令人擔憂。我們要爲臺灣的前景留一條後路,臺灣人民要自己當家做主不爲美國做嫁衣,是爲兩千三百萬國民的未來多一項選擇。(作者爲國際關係研究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