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兵役延長臺海戰危 苦的是民衆(林思洋)

延長兵役自計劃11月已拍板,府院「全程指導」軍方規劃,圖爲步兵餐操演刺槍術。(總統府提供)

日前美國拜登政府簽署了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有着不少涉及臺灣的內容,計劃在未來5年內,每年爲臺灣提供最多20億美元的軍事貸款,並將加速對臺軍售寫入法案。隨後,解放軍就在臺灣周邊海空域,開啓了多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聯合火力打擊演練,解放軍發言人稱,此舉正是針對美國對大陸升級政治挑釁的堅決迴應,並稱將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緊接着,蔡英文宣佈,2024年起,2005年(94年次)1月1日以後出生役男,義務役期將從現有4個月改爲1年。

這一連串的動作,讓人很難不往臺海「兵兇戰危」的方向聯想,九合一選舉落幕,有些檢討聲音指出,因爲民進黨過於操作「抗中保臺」、「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口號在坊間傳播,都讓許多人不敢把票投給民進黨。然而,在選後,又是《國防授權法》通過對臺軍售和高額軍事貸款,又是宣佈恢復義務役延長爲一年,抗中保臺的氛圍,並沒有止歇。

此次美國國防授權法對臺的內容更加具體和實質,其造成的影響可能會超過裴洛西偏向政治作秀式的訪問,大陸也以多軍種演習作爲迴應,未來隨着對法案內容的逐一落實,很可能還會加碼對臺軍演威懾。

記得2022年8月的繞島軍演,當時呈現的就是從6個點將臺灣包圍封鎖,之後又有經濟制裁、暫停臺灣水果、海鮮輸入大陸等,在軍演期間,也有許多航空公司減少航班或避開繞行。可以大膽設想,若大陸未來將封鎖式繞島軍演的時間拉長,將衝擊臺灣的產業鏈,對臺灣民生物資和能源供應也可能亮起紅燈,石油、天然氣進不來,臺灣產品出不去,導致物價繼續上漲,不斷提高生活成本。

拜登對臺高額軍事貸款,主要着眼的,仍是美國的國家利益,要藉由臺灣來遏制中國發展,以維持美國的世界第一地位,然而,最近一項由美國大學教授針對臺灣安全進行的長期民調發現,在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後,美國等西方國家援烏的方式令臺灣民衆對國際現實更加清醒,四成多受訪者認爲萬一大陸攻臺,美國只會提供武器而不會出兵協防,因此臺灣必須努力維持臺海現狀,避免挑釁中國而引發戰爭。

本次軍售法案一出,再一次刺激大陸敏感神經,軍演頻率或經濟制裁恐怕會進一步增多,一系列連鎖反應將直接影響臺灣民衆的日常生活。

「抗中保臺」的邊際效應,從九合一選舉結果看,正在遞減,在宣佈延長兵役後,更涌入許多電話關說,希望能讓孩子提早入伍,這反映多數老百姓的心願和需求,是安居樂業、好好過日子,而不是活在戰爭風險下。蔡政府當前更應該嘗試多緩和兩岸關係,站在國家利益,而非單一政黨利益,不然2024年,民衆將再一次用選票教訓執政者。(作者爲國際關係研究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