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美軍駐臺是福是禍?(林思洋)

2021年9月18日,美軍第七艦隊發佈新聞稿指出,勃克級飛彈驅逐艦貝瑞號(USS Barry,DDG 52)依國際法例行通過臺灣海峽,展現美國對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這是美艦今年第9度通過臺海。(摘自美國海軍官網)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7日報導,美軍特戰隊已在臺秘密駐軍一年,白宮和五角大樓官員拒絕發表評論,臺灣也未迴應《華爾街日報》的置評請求。10月21日拜登在美國有線新聞網節目上稱對臺灣「有所承諾」,白宮立即對拜登言論澄清直言「總統說錯了」。時至10月28日蔡英文總統在CNN專訪中,首次證實美軍在臺灣協助訓練,並對美國協防颱灣「有信心」,國防部長邱國正也立即解釋「美軍是協助,不是進駐」。某種程度來說,臺灣與美國已有潛在的共識與默契。

但是與此伴隨而來的是大陸的抵制,顯而易見的是解放軍軍機繞臺頻率增加,在福建沿海一帶的軍事部署更加緊密。蔡英文總統的公開發言給予親美人士更多信心,也更加認爲假設臺海出現衝突,美軍一定會保證臺灣安全。或許美軍口頭上的承諾給予全國公民信心加持,讓民衆共同凝聚在一起認同臺灣,然而隨後的解放軍軍機頻繁繞臺,帶給來的軍事安全壓力難說是喜是憂。但是兩岸的不確定性增加了、臺灣的軍事安全壓力更大了,卻是當前不爭的事實。

從美軍在臺交流的角度上看,可以增強臺灣的自主防衛能力,不僅可以借鑑美國更爲先進的軍事制度,也因爲美軍在臺的確切事實,維護了臺灣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但是即便「號稱」美軍在臺人數近年增加三倍,也只是從2018年的10人增加到2021年的32人,假設美軍在臺總人數僅止於此,很難說是真正意義的協防颱灣,或者是有規劃的協助國軍訓練。然而導致兩千三百萬國民所需要面對的,不僅是兩岸矛盾的加深,還包括臺灣安全的不確定性。

在兩岸矛盾誤解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當前「駐臺美軍」議題不僅強化臺海形勢的危機,而且在大陸的網路平臺當中也引起熱議,一部分的大陸人民從原來對臺獨的牴觸,擴大爲對臺灣整體形象的牴觸。長此以往,將埋下兩岸民間社會誤解的種子,假設兩岸的矛盾不僅在政治層面,還拓展到民間社會層面,屆時中共也會因應大陸民情而對臺強硬,甚至停止《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對兩岸的經貿往來不是福、對於臺灣的繁榮穩定也不是福。

隨着臺灣近年經濟的停滯不前與貧富差距擴大,民衆期待經濟的復甦與社會的穩定,年輕人殷殷期盼未來美好繁榮的臺灣,更應該是執政黨所要關懷的。相比起傳統保守的國民黨,民進黨更加獲得年輕人的支持,那麼臺灣年輕人的發展願景,畢業謀職與就業買房的需求,更應該是民進黨所要重視。當前臺灣需要的不是對立與戰爭,而是安全穩定以及經濟繁榮,這是殷殷百姓的熱切期盼、也是臺灣年輕人所需要的發展空間。務實關心臺灣民衆百姓的生活,減少操作兩岸對立來威嚇民衆支持執政黨,是兩千三百萬公民百姓的真正期許。(作者爲國際關係研究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