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大陸財經底氣與航太壯舉(趙爾東)

陸的財經是有底氣的。(環球時報資料圖)

大陸恆大企業日前的資不抵債事件,導致紐約股市與亞太地區股市普遍拉黑,2021年9月25日英國經濟學人報有專題分析,認爲這正暴露了中國的短筋。該文稱大陸的銀行對企業與個人的貸款由十年前的178% GDP 猛增至今天的287% GDP,讓銀行資產陡增至50兆美元,大陸企業還發行了 1兆美元的公司債券,其中許多是短期的,認爲大陸經濟汲汲可危。其實這有些危言聳聽,而且該文便宜行事故意不提更爲 「嚴重」 的美國。此外,該報還有其它專文分析大陸的拉閘限電、房地產等,都頗有偏見。

這是因爲大陸的財經是有底氣的,大陸現在的GDP是十年前的3倍多,有足夠的財經空間與彈性應付類似恆大的不良影響,在新冠疫情這兩年裡,陸GDP仍平均增長了5.3%,陸2021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2.7%,例如2021年上半年大陸外貿進出口總值約合2.8兆美元,同比增長27.1%,大陸對東協、歐盟、美國、日本、一帶一路沿線多國的進出口分別同比分別增長27.8%、26.7%、34.6%、14.5%、和27.5% 。可見大陸的財經底氣,非同凡響。

底氣也來自航天,2021年9月17日3位中國太空人在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90天之後,乘神舟12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中外媒體都有相當轟動的報導,因爲除了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 (ISS),中國空間站是世界現今唯一的空間站,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第二大航太國 (早期的俄國禮炮號Salyut與和平號Mir空間站,和美國天空實驗室 SkyLab都是任務單一的驗證計劃,技術也早已老舊,都已廢棄或經大氣層燒燬)。上過ISS的太空人迄今共有來自20國左右的424人(含美國153人),其中一位俄國太空人 一次停留了438天是最久的,但大多數人在ISS的停留都很短暫,3位中國太空人在中國空間站停留長達90天 ,算是所有太空人中的蛟蛟者。

人才就是底氣,70年前猶是一窮二白,如今中國已是全球技術人才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大陸央視報導到2019年中國專業技術人才已達7839.8萬人,人才發展與科技創新相互成就,從」嫦娥」探月到「蛟龍號」入海,從「FAST天眼」探空 到「墨子」衛星密鑰傳信,從北斗導航衛星組網,到神威超算,從5G商用全面推進,到新冠疫苗加速研製等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井噴,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國際並跑、領跑階段。

抗擊新冠疫情也體現出中國的底氣,大陸與臺灣都是抗擊新冠疫情的國際模範生。大陸是供應自制疫苗到外國最多的國家,這既得力於全民參與抗疫,也依賴大陸的財經力量,例如202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537.1億美元,流量規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可見一斑。令人扼腕者,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4千3百萬例,死亡病例超過66萬例,印度也很嚴重。

但中國最大的底氣與自信心,應該是在14多億人口中,史無前例的徹底解決了絕對貧窮 (有1千8百多位幹部,爲脫貧工作獻出了寶貴生命)。有如此底氣,大陸顯然能從容應對列強的爾虞我詐外交事件,例如被加拿大拘押三年的孟晚舟終以無認罪回到大陸。

2021年1至8月,大陸社會物流總額約合32兆美元,兩年平均增長6.8%,其恢復態勢、規模、增速均高於疫情前的水平。工業與民生品物流需求保持中高速增長,這既是底氣,更是機會,臺商若享有大陸國民待遇,或可多加參與。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