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疫情下的三國志 (趙爾東)

究竟美、中 、德三國,誰纔是能帶領世界從疫情陰霾中,走向今後數十年未來的世界領頭羊,或將在不久的將來揭曉。(圖:Shutterstock)

美、中 、德三國的外貿總額超過全球外貿總額的50%,佔世界貿易半壁江山,在最近數十年來,可以形容三國爲:美國勢如雷霆萬鈞,對世界經貿影響最大;中國後起之秀,有後發先至之勢;德國老驥伏櫪,歷久彌堅。

設若稱美、英、加及二戰美附庸日本四國爲「美日團」,其GDP量總和約達26.00兆美元,最近5年平均年成長率約2.2%,GDP成長主要靠美國帶動; 稱歐盟19國爲 「德歐團」,其GDP量總和約達13.37兆美元,最近5年平均年成長率約1.6%,GDP成長主要靠德國帶動; 稱大陸及俄國爲 「中俄團」,其GDP量總和約達16.04兆美元,最近5年平均年成長率約6.7%,GDP成長主要靠大陸帶動。

「美日團」、 「德歐團」 、「中俄團」的經貿領頭分別是美、中 、德這三國。而誰會是今後數十年世界經貿最大的領頭羊? 按理說,美國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二、三百年的政治、軍事、經貿、與科技的優勢積累與其普世慣性,由美國帶領全球迎接今後數十年的發展,應理順成章,不作第二國想。

可是各國國債的成因與規模與或各不同,2021上述25國的政府負債率多在其GDP的80%、90%左右,而美國卻超過其2021 GDP (21.43兆美元) 的40%,創歷史新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財政部2月1日稱,多年的美政府大幅度支出增加,導致美國國債規模突破30兆美元,已凸顯了美國經濟遠期發展的脆弱性,美商務部2月8日的資料稱美國2021年全年貿易逆差增至8591億美元,甚至比2020年貿易逆差擴大了27%。

這樣消費模式,讓美國通貨膨脹壓力持續攀升,美勞工部資料指出,1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5%,是自1982起年40年來最大同比漲幅,超出經濟學家預期。據此看來,美國經濟似乎浮腫,不知是否還能勝任世界的領頭羊。

假如今後數十年,美國果真難以勝任世界經貿的領頭羊,美中德三國的德國,因其GDP約3.86兆美元僅爲全球GDP 87.3兆美元的4.4 %, 經濟規模太小,且「德歐團」的經貿過於集中在歐陸板塊,德國將無能爲力接任。中國GDP約18兆美元約佔全球GDP的18%, 佔比僅次於美國且差距不大,而且「中俄團」的綜合軍事力量雖未必世界第一,但應已能嚇阻世界大規模武力衝突的發生,如此說來,中國理應有機會接任今後數十年經貿的領頭羊。

不過新冠病毒禍及全球,打亂了一切,尤其不幸的是發達國家「美日團」與 「德歐團」,以及「中俄團」的俄國,疫情都很嚴重,世界衛生組織近稱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破4億例,死亡病例累計5,832,333例,其中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7817萬例,死亡病例92.85萬例。這些悲劇性數據對人類的影響深遠且對人類的未來,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但是也有像大陸、臺灣等大、中型經濟體,早已大刀闊斧的抗疫,堅持大衆入境者必需完全隔離一段時間,都達到較好效果。例如即便是數十國參加冬季奧運會的運動員(包括美政府雖杯葛但派出222名運動員的龐大美國團和有214名運動員的俄選手團) 去北京、剛贏得女足亞洲盃冠軍的中國女足返陸、中華臺北亞洲盃女足隊員返臺,都要進行隔離。

最近的世界碼錶 (Worldometer) Covid-19數據稱,每百萬人口的新冠病毒死亡率是,大陸是3人,臺灣是36人,對人口在1千萬以上的較大經濟體而言,這都已是很低很難得了,應歸功於他們對疫情的實際清零 (清零指連續一段時間內在該地區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發生, 也無疑似病例的情況發生)。

前此西方媒體針對大陸的清零政策頗多負面報導。但因歐美疫情的每況愈下,近日《紐約時報》、彭博社都不得不180度轉向承認大陸清零政策的必要性,稱 「如果中國放棄 清零,可能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進而推高通貨膨脹」 。彭博社文還自找下臺階地稱:「 清零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帶來的風險比起全球供應鏈的經濟損失,相對很小」。

究竟美、中 、德三國,誰纔是能帶領世界從疫情陰霾中,走向今後數十年未來的世界領頭羊,或將在不久的將來揭曉。(作者爲太空工程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