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全球多極化下的萬花筒(趙爾東)

經濟學人點名明年全球10大風險,其中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持續惡化是最大隻黑天鵝。(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在西方主流媒體中最能罵人不帶一個髒字的,要數英國《經濟學人》報。近來該報運用這種技巧對中國及中國領導人頻頻非議,從拉閘限電到股市監管,從扶貧攻堅到港澳疆藏,從中國日益增長的經貿成就與國際地位,該報都有不同程度的喝倒彩、冷嘲熱諷、危言聳聽、或故意漠視,這與西方列強的對華謀略像是一搭一檔的配合,對世界極具危害性。

除非是兩敗俱傷的世界大戰級的戰爭,中國已不可能被西方擊倒,這是國際普遍共識。俄《自由媒體》網站10月25日〈中國奪回了美國想要奪走的一切〉一文稱:「50年前,美國阻止新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陰謀沒有得逞,50年後,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在穩定國際形勢、遏制破壞性趨勢方面已經並正在發揮重要作用」。

難得的是從全國只有約兩萬大學畢業生的1949年貧窮落後,到約有兩億大學畢業生的2021年日益富強,這70多年來中國GDP以美元、人民幣計,分別增長超過500倍、1500倍,彰顯出中華民族在短短70多年釋放能量的爆發力。在此背景之下,從如今軍事殺傷力看,中國或遠不如美俄,從全球財經影響力看,中國或遠不如美國,從基本科學看,中國與國際最高水平還有相當差距,但從許多方面看,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強國或與他國並駕齊驅第一的強國。

正是這種爆發力,在推動中國的科技走向世界科技前沿,例如最近展示的超導量子和光量子計算構建的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比目前最快的超級電腦快一千萬倍,而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二號」的處理速度比超級電腦快億億億倍。

又如「天機類腦」晶片、散裂中子源、「慧眼」衛星、墨子量子衛星、L2點「鵲橋」即時轉接衛星、北斗衛星導航、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京華號最大直徑盾構機、中國空間站、神舟載人飛船、祝融登陸火星、嫦娥探月工程、全海域載人深潛潛水器、積體電路裝備、全球首個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示範堆、「國和一號」核電機組、一體化全身正電子發射/磁共振成像裝備等一大批重大進展和突出成就。

這還包括,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無人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2030年前碳達峰方案、數位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保護青藏高原、三江源、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與廣闊海域的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的高品質發展的國家公園,以及可資全球借鏡的科技抗疫等。

2020年中國徹底解決了14多億人口中的絕對貧窮,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井,步入小康,且連續10多年對全球GDP增量貢獻率高達30%以上,但中國高速成長的陣痛,讓人擔心產業結構仍不夠均衡等短板。不過隨着減政放權和市場化政策的日漸落實,14億多人口的內需日漸成熟、2021年三季度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4.3%、前三季度外貿約4.4兆美元同比增長22.7%、中國吸收外資同比增長19.6%、重點外資企業多對未來在華髮展前景持樂觀預期,這些都纔是全世界最好的人權實踐,也應是臺商的大好機會。

西方如何惡意看待中國並不令人擔心,令人擔心的是中國近幾年的基尼係數爲0.46-0.47,高於0.4的國際警戒線,如何縮小貧富差距,讓社會財富能夠更公平分配,引人關注。所幸經過努力,基本醫保的參保率已達全國總人口的95%,並有兜底特困救助,農村收入的增速也持續高於城市收入增速,差距漸將平衡,中國縮小貧富差距到合理的範圍,可預期成功。

(作者爲航太工程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