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日本安倍的倍増器變成負數(趙爾東)

安倍晉三遭槍擊不治身亡,日本未來前景不明。日本自二戰投降至今仍是個沒有自主權的附庸國,有大批美軍基地與駐軍並被框架爲美國大盤子內的一個政經小盤子,非日本自己所能獨立決定者。(圖/路透社)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近日遇刺身亡,世界主要國家的領導人多表震驚,並致電安倍晉三家人哀悼慰問,褒揚安倍晉三增加了邦交友誼,提高了日本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從這許多客氣話看來,安倍似是日本對外影響力的倍増器。

實則不然,日本政府歷來總想以擠兌他人的非正當且血腥手段來獲利,並提升其對外的影響力,經年累月,終於犯下了日本無法自我糾正的錯誤,給其百姓帶來家破國亡的空前災難。安倍最近就曾在《經濟學人》承認其素來反華行徑,其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更是被判死刑的二戰戰犯,後因國際局勢操作才得以逃生。

日本投降至今仍是個沒有自主權的附庸國,有大批美軍基地與駐軍並被框架爲美國大盤子內的一個政經小盤子,但這個小盤子的政治與經濟的規模和規律卻又非日本自己所能獨立決定者。不過賽翁失馬,拜聽命於美國之賜,美國讓日本得以迅速成長爲2009年之前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都是廣大勞動階層辛勤流汗流淚所換得的,例如美國讓日本爲韓戰與越戰長期生產大量軍需,以及讓日本成爲美國大兵休憩基地等。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是拜美國之賜,在1985廣場協議之下,日本經濟失落了何止二、三十年,迄今猶無法恢復元氣翻身,IMF預測日本是2023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之中經濟成長最慢的。

安倍晉三去世之後,西方媒體評論的甚多,但讚美的卻不多,有的稱安倍政權陷日本于越刺激經濟效果越差的惡性循環,難怪日本2022上半年貿易逆差約600億美元,爲其40多年來之最。有的稱日本搜刮掠奪臺灣的資源,遺害至深,有的稱日企業產生的稅收增長,彌補不了政府好大喜功的公共投資虧損,從而引發日本的嚴重財政危機。有的則認爲,「安倍經濟學 Abenomics」讓企業和富有階層受到些益處,但廣大薪資階層的工資卻相對停滯,而2019年日本債務總額佔GDP比重已高達238%,是以債養債的透支未來。凡此皆因70多年來日本無法把那個政經小盤子掌握在自己手中之故,可憐日本已不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尤可嘆者,日本政府非但不敢爲謀求日本的和平獨立去努力,反而狐假虎威,慫恿西方以武裝日本、貿易戰、制裁、污名化等多種手段企圖遏制東方國家、離間中美兩國脫鉤。西方媒體報導,自2021年以來,日本多次密謀讓美軍在日本西南諸島部署中程彈道導彈,構建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對亞洲的威懾,又想利用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來離間中國與印度之間的關係。

惟這些計謀未見得逞,反先殃及美國國內企業的鉅額出口,日本產業也飽受影響,日媒《朝日新聞》等竟還稱,日本爲拉攏印度,不惜提供資金承包508公里長的印度首條高鐵,可是5年來僅修建了約10公里,算是血本無歸,而印度總理卻去參加2022年6月中國主持的金磚國家工商論壇,滿載而歸。此外還想煽動東突(東土耳其斯坦)與疆獨恐怖分子作亂等。

面對例如以上這一些情況,中國憑現在實力自有不少應對裕如的方法,其中前世界銀行副行長經濟學家林毅夫近日在北京日報的文章說得十分到位,他說: 「自2008年以來,中國每年爲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5%至30%之間,如果能保持這一貢獻率,美國以外那些國家爲了自身的就業、社會穩定和發展,不能沒有中國市場,就不會輕易掉進美國的圈套。我們須努力保持增長,這樣可以增強信心,其他國家也會對我們有信心,這是對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外駕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好辦法。」

日本大可與中國友善爲鄰,長相左右,可惜其不此之爲,結果落得個二戰投降亡國的悲慘下場,應驗了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借用京劇〈借東風〉的一句臺詞 「這也是大數到,難逃羅網」的合該結局吧。有人戲稱日本既不肯爲其二戰犯罪懺悔,倒不如讓其馬前歸順成爲中國的一個省,俾能替經濟上已經水深火熱的偉大日本人民早謀福利,作爲中國的一省雖或戲言,但果若如此,將更早促進美、中兩國生命共同體的繁榮昌盛,從而帶動全球的發展,不失爲世界和平的一大福報,更何況日本的文化與宗教本是源自1300多年前中國的。

(作者爲航太工程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