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兩岸對安倍遇刺的過猶不及(季霆剛)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不治,蔡英文總統決定,各級政府機關(構)、公立學校11日降半旗1天,以感念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畢生對臺灣的卓着貢獻,總統府升旗完後緩緩降下半旗。(趙雙傑攝)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喪生,國際間一片哀悼聲浪,西方國家主要領袖都發表推特,表達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哀悼。聯合國安理會在會議之前,也爲安倍默哀一分鐘。

在臺灣,蔡英文決定,各級政府機關、機構、公立學校,7月11日下半旗一天,以感念安倍晉三畢生對臺灣的卓着貢獻。而在中國大陸對安倍的逝世,有兩極化的評論,部分人明嘲暗諷、甚至露出喜感,而部分人則表示哀悼,而被各地媒體注意的都是一些極爲狹隘、激進的網上評論。

逝者已矣、逝者爲大,安倍晉三不是惡行昭彰的戰犯、亦不是罪不可逭的侵略者,對修憲、擴充軍備、慰安婦、靖國神社的問題他有自己的一套,但看得出是爲了滿足日本偏右的風向,將主觀的中國式概念代進安倍的印象絕不可能。安倍不是服務中國的日本總理大臣,中國人更不應期望日本任何一個首相能停止在日本社會對神道或靖國神社的膜拜。

在卸任後,安倍晉三強調「臺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不是單純的友臺言辭。直接而言,只是一名日本政客對自己修憲的主張之辯護。沒有兩岸局勢的「威脅」,何來日本修憲的良機?日本保守勢力藉助兩岸局勢渲染炒作危機,視當前爲推動修改和平憲法的「良機」。安倍在任期間對外往往宣傳爲希望日本變成一個「正常」的國家,「正常」是指日本是有戰鬥力的國家。

「臺灣有事等同日本有事」這段言辭是否真心「友臺」我們無法得知,但爲了其修憲之路虛張聲勢這種效果則是不言而喻。岸田文雄上臺以來,多次表明推進修憲的立場。有了安倍與臺灣的連線,更強化其修憲的理由,安倍在卸任後仍爲岸田文雄助威,亦爲其修憲路線延展。

中國大陸有部分人對安倍有成見、乏好感絕不是一兩次事件形成,而是大陸人長期觀察安倍都認爲他是爲戰敗的日本軍國主義招魂。中國大陸有部分對他逝世存喜慶之心,純粹是個人個別行徑的發泄,國家絕不鼓勵,與國家無關。

不過臺灣當局下令「下半旗」就是完全代表官方的立場。臺灣沒有爲無邦交的前首相「下半旗」的先例,如果是因人治而異則會對臺灣的青天白日旗旗格有所受損,蔡英文的分寸如何把握她自己才知曉。

2014年就中國雲南省昭通市發生的地震,安倍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出了慰問信。安倍在信中稱「衷心表示慰問和哀悼之意,(日本)願意最大限度地提供必要援助」。2018年時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在臺灣花蓮大地震時,親手寫下「臺灣加油」。 兩者可見安倍的人文關懷精神和襟懷,爲中國和臺灣地區的受難者致哀慰問。

安倍晉三去年力捧臺灣鳳梨,於推特與臉書發文稱「好好吃」。安倍友臺的動作都是偶一爲之,即興而起,蔡英文若認爲單是因這些逢場作戲的動作而值得下令全臺破例降旗,恐怕是過猶不及,亦很難與一些臺灣真正的友人和泉下的英烈交待。(作者爲深圳大學港澳及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大陸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