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當長壽族遇上躺平族(林昭禎)

美國中情局(CIA)4月公佈世界各國2021的年總和生育率,臺灣是全球227個國家和地區中的最後一名。(資料照/示意圖/茂盛醫院提供,臺中馮惠宜傳真)

追求長壽,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古有秦始皇派徐福找「長生不老藥」,今有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投資「回春術」的鑽研。拜醫藥進步之賜,現在的臺灣人平均壽命可達80歲,這在從前可是古稀之年。不過長壽若碰上後代不婚、不生,或是年金改革,可就讓人難受了。但這不正是臺灣今日的寫照,偏偏高齡少子化與年金改革三者彼此牽動,當局卻在施政孰輕孰重中,加深世代對立。

人口高齡化雖是不可逆之趨勢,但少子化不僅會加重高齡化,也會影響經濟,導致年金破產,因此當局鼓勵生育措施總不斷加碼,去年甚至連預算都沒用完。而且同樣在防疫期間照顧家人,有「孩童家庭防疫補貼」,但由於社區長照據點暫停而須看顧長輩者,就沒有,遭質疑爲何顧小顧老待遇大不同?

同樣的因少子化而須改革的年金財務,蔡總統不也表示這是爲了減輕青年世代的負擔,然而就在2018年完成軍公教的部分後,攸關千萬勞工的勞保年金改革反倒停下,改以預算撥補,從2020年起連着3年,共撥補720億元。但從精算報告中得知,2026年勞保就要破產,若是以撥補弭平財務缺口,每年至少要8百億元纔夠。當局顯然是出爾反爾,且刻意用「擺爛」製造一場世代風暴。

其實世代間的關係不僅相互連動,影響更是超乎想像,譬如以隨收隨付制設計的年金財務,少子化雖會讓收到的保費,不足以支應已退休者的年金而須改革。但只要生育率無法回升,今日儘管能以限縮長輩福祉的方式,達成年金繼續運作之目的,不過待年輕人日後屆退時,也會因人口負成長而須再次面臨改革。又如少子化會造成經濟負成長,不過這在十幾、二十年後纔會成形,但砍年金卻立即會讓中高齡減少消費,馬上衝擊經濟。

可惜蔡政府只見其一,未看全貌,上任以來針對少子化,不僅推出多項對策,執行預算也從2016年的154億元,一路提高至2022年的801億元,但生育率仍是直直落,還出現「生不如死」之情形。其中關鍵在當局沒考慮到結婚率下降纔是致命傷,因爲臺灣之子非婚生的比例僅4%,不讓年輕人想婚,怎會想生?

有人認爲自由主義助長年輕人不婚風氣,但更直接讓人不敢「昏」、不想婚的原因,恐是低薪與看不到未來,否則怎會有躺平族的出現。這羣對現實失望而決定不跟隨社會期望奮鬥的年輕人,不正是因爲經濟下行,眼見階級流動困難才產生的族羣,因此抒解之道在透過世代互助,讓年輕人從長輩身上看到希望。

蔡政府總說要世代共好,卻常忘了共好的前提是互助,而非犧牲前輩成就後輩。就以「多繳、少領、晚退」的年金改革來說,如此勢必引發延後退休潮,反而阻礙企業新陳代謝,同時對年長者造成體力與精神上之負荷。若是能經由「工作共享」,讓年輕人運用前輩請假的日子實習,或是前輩辦理退休轉爲非全職員工時,接棒更上一層樓,不僅能降低人口紅利不再之衝擊,年長者也有一份兼職可補年金被砍缺口,讓各世代各取所需,又兼顧發展。

長壽族與躺平族,都是社會的一員,本是同根生,請不要在爲了選票,切割彼此,製造對立了。

(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