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葛來儀是深綠,國民黨狀況外?(雁默)

侯友宜9月訪美時曾赴華府布魯金斯學會發表閉門演說並與智庫學者座談。AIT前主席卜睿哲、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以及馬歇爾計劃基金會學者葛來儀親自迎接併合影;左起:何瑞恩、葛來儀、侯友宜、卜睿哲。(資料照/侯辦提供)

侯友宜在國防外交記者會的簡報內置入與葛來儀的合照,反遭葛來儀點名批評,順便與侯營劃清界線,使得侯不得不光速道歉。這是藍營的低級錯誤,你們不知道葛來儀向來挺綠?

葛來儀等三位臺海問題專家在《外交事務》的刊文,被國民黨拿來操作「美國疑賴論」,我已說過這是錯判。事實上,該文假設的前提就是賴清德當選,此一前提同時也是北京與華盛頓對選舉結果的客觀評估。

我們身處島內,容易被各陣營同溫層誤導,站在遠處的觀察者反而比較客觀,而這與立場無關。

誠然,美國曾「押寶」侯友宜,但侯的支持度始終難以拉擡,所以美國才於10月又找柯文哲訪美面試,這是對「藍白合」近身評估。柯回臺後,美方很明顯轉而支持賴,可見華盛頓不信任柯文哲。

證據是,在「藍白合」後,柯文哲爆料AIT來電質疑此一合作是否爲中共指使。如果不是排斥藍白合,AIT沒必要這麼做。而美國的意向,也果然對齊了之後的「藍白分」。

《外交事務》那篇文章是在藍白分手之後刊出的,顯示美國斷定賴大概率當選,並認爲需要申明「新家訓」,警告賴清德別在當選後爲美國惹麻煩。別忘了,接下來是美國總統大選,陷入兩場戰爭的拜登已經不起臺海的任何風吹草動。

在野黨都不要自欺欺人說美國沒有介選,2000年後每一次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美國都深度介入,而「葛來儀們」就是隱身幕後的翻雲覆雨手。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葛來儀親綠,甚至可說是深綠,她的同溫層就是美國新保守主義圈子,篤信「長臂管轄」,亦都是「軍工複合體」的側翼。而蔡英文的外交路線,就是這些美國人強力形塑出來的。

柯文哲說要走蔡英文的外交路線,估計也是不想被「葛來儀們」傷太深,畢竟,柯文哲與葛來儀曾隔空互嗆。根據葛來儀的公開發言,柯文哲就是被她當成「中共同路人」,所以我才說葛來儀是「深綠」。

若干親藍名嘴爲了挺侯,大吹侯友宜訪美空前成功,並拿葛來儀的「贊侯」作爲證據,現在正式遭葛來儀本尊打臉。

誤蹭葛來儀,顯示的是藍營親美派得意忘形,還是惴惴不安?

在歷經爲期約兩年的「疑美論」之後,現在連深綠選民都已認知,美國是在爲自己利益行事,綠營大內宣「臺美關係史上最好」並不可信,反倒是部分藍營人士,日日巴望美國垂青,拿美方的隻字片語爲自己壯膽。

我就想問,「葛來儀們」要求賴清德要給大陸「和平統一」的希望,藍營敢不敢跟?會不會日後臺獨金孫大談和統,國民黨反倒站在臺獨立場駁斥之?

美國「疑賴」,不等於美國挺藍,來自葛來儀的公開打臉,已清楚顯示拜登政府的戰略是「臺獨不獨」,而非寄希望於藍營的「該統不統」。

退一萬步說,即便心知美國挺賴,藍營也得爲選舉操作美國挺侯的想像,但類似的「臺美人士合照」,蕭美琴工具箱裡的照片會比藍營少嗎?綠營爲什麼不拿出來示衆?因爲臺獨遠比藍營更瞭解「美國家訓」,「正宮」不需要爭名分,小三才需要。

拜登現在最怕「介入臺灣選舉」的證據被北京抓到,因此過度蹭美,必然要遭到美方公開劃清界線。號稱最親美的這屆國民黨高層,顯然還是狀況外。

犯下低級錯誤,顯示藍營評估美國變化中的對華策略,過度樂觀。

拜登在俄烏衝突與巴以戰爭上的錯誤路線,讓美國摔成重傷,但白宮仍執迷不誤,這代表新保守主義分子仍是當朝權貴,對華鷹派權勢不衰。

換言之,支持臺獨的美國人還是政界主流,「疑賴」是真,卻也恰恰顯示美國認爲臺獨政權要長久,就必須予以一定程度的遏制。戰略目的是挺臺獨,而不是真的反臺獨。

即便侯友宜或柯文哲當選,若想與對岸恢復各種交流,必然會遭到臺獨的有效反制,而其背後的黑手還是美國。

西裝上插着國旗別針的人,請一切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行事,我們的憲法精神是促統,而不是「倚美謀獨」,更不是「倚美謀私」。如果日後被迫得跟在臺獨後頭談「和平統一」,那就太難看了。

可笑的是,還真可能有那麼一天。(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