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馬英九,韓國瑜,然後呢?(雁默)

前總統馬英九表態支持「全民調」。(資料照,黃世麒攝)

藍白合已經破局,促和者就別想太多了,棄保已是唯一有意義的討論。

我想對挺侯的促和者說,請自問一個問題就好:若「棄柯保侯」失敗,賴清德當選,下次還會挺侯友宜選總統嗎?思考10秒就好,沒人逼答,不必欺騙自己。

相信對絕大多數藍營支持者而言,答案爲否,因爲盧秀燕顯然纔是藍營較佳選項。既如此,我們也不必從「救國」立場論事了,志氣縮小到「救黨」即可。

既然侯友宜單獨選不會贏,下次黨也不會再提侯,你還剩什麼動機去投侯?投一股氣?賭氣對「救黨」有用嗎?沒有的,只會適得其反,只會削弱盧秀燕下次選總統的底氣而已。

反觀柯黨,就沒這個問題,因爲就算柯文哲這次選輸,展望未來四年,他仍是白營唯一選項。

對柯粉而言,這是打破兩黨格局的革命行動,拼一次不成,仍有動力拼下去,而且動力會愈來愈強,因爲從白營角度看,藍白破局意味着小黨被藍綠大黨共同圍剿,只會增強他們打破藍綠的意志。敗選,更有利於集氣救黨。

挺侯的促和者,與挺侯的促戰者,顯然心思各異,前者至少承認現實,後者則已經將「倒柯」當成目的,而不是「倒賴」。別自欺欺人說「先倒柯,再倒賴」是有可能性的,鬥爭格局只會讓白營氣愈壯,而不是氣餒。因此,所謂「階段論」勝選方程式,達標可能性爲零,「救黨率」則爲負。

民調顯示,過半選民支持「藍白合」,去掉綠營支持者35%,或多算一點45%,隨便加減也能得出答案 —— 絕大多數藍營支持者支持藍白合,也就是承認現實,並正確地以「倒賴」爲目標。而支持「藍白鬥」的,顯然纔是孤島。

換言之,馬英九與韓國瑜公開支持全民調,是站在藍營絕大多數的民意基礎上,而侯金朱 —— 現在還要加上王金平 —— 纔是少數。

黨中央企圖假傳聖旨,稱馬支持的是「德國式全民調」,但遭馬辦打臉,澄清馬支持的是「過去國民黨多年來的初選民調方式」,也就是沒有政黨支持度的民調。另一方面,支持「藍白鬥」的藍委溫玉霞,公開否定全民調,顯示「戰柯派」不要「藍白合」,而黨中央根本難以和稀泥,搞「全民調各表」。

雖然,馬韓才代表藍營主流民意,但就怕此二人是底氣足,膽識卻不足。

「鬥柯派」反撲,有的稱臺商「挺侯倒柯」,如溫玉霞,有的稱藍營支持者「覺得侯友宜好可憐」,所以只挺「侯爲正」,如遊淑慧。

面對藍營少數派的莽勇,我就想問馬韓,你們做對了,但然後呢?無底線尊重少數嗎?

明明說出正藍心聲,明明戰略正確,明明代表多數,但馬韓有多少膽識與智慧,與黨內鷹派硬槓到底,避免少數綁架多數的黨禍?我是不看好。

國民黨會有今天,就是因爲少數綁架多數的陋習改不掉,重大局的,往往爲了避免黨分裂,而容忍少數作妖,但妥協的結果卻是次次分裂。

說到底,侯金朱只是想將藍白不合的責任都推給柯文哲而已,問題是,關鍵的中間選民,是信侯,還是信柯?答案不證自明,國民黨若能取信於中間選民,打一開始就不必搞藍白合了。

誠然,柯黨也有自己的難題:若下次是盧秀燕選總統,柯文哲還有機會嗎?相信「鬥柯派」都這麼想,藍營這次輸了,下次一定贏,但柯黨會泡沫化。

問題是,臺灣政治看不了這麼遠,只爭朝夕,未來四年間的變化會非常劇烈,沒有人是票房保證。難道你們忘了,僅僅8個月前,藍營還覺得「侯友宜大於國民黨」嗎?現在呢?

如果這次立委選舉是三黨不過半,且是賴清德當選,在野陣營將無法有力監督執政黨,屆時,責任會大幅落在在野大黨身上,而不是在野小黨。那麼,對柯粉而言,只是更坐實了兩黨政治沒有未來而已,中間選民的挺柯力度只會更大,不會更小。

假傳聖旨,稱臺商與藍民都「倒柯」,只會讓藍營同溫層愈來愈小,這對號召多黨政治的柯黨而言,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關於此,馬英九與韓國瑜心裡應該非常清楚,合,纔有機會做大自己,分,只會做小自己,所以才追問馬韓,然後呢?繼續「尊重」代表少數的黨中央?還是硬起來,明智地讓少數成爲名符其實的孤島?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