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公投結果固化了分裂的臺灣(劉性仁)

蔡英文政府及民進黨當局掌握資源、管控輿論、引導或誤導民衆,再加上網軍肆虐,情況若不改變,恐怕臺灣未來還有許多匪夷所思的情況出現。(圖/本報系資料照)

根據中選會的最終開票結果顯示,四大公投案皆闖關失利。不過,臺北市、桃園市等12個縣市的投票結果是4個同意大於4個不同意;在臺南、高雄等縣市則是4個不同意大於4個同意。一個分裂的臺灣社會非但沒有改變,反而更加固化。

這次臺灣四項公投案結果,四項不同意皆高於同意,藍綠都賣力演出,着實是一場藍綠對決的戲碼。從制度門檻來說,本來同意就需要高度動員,然而,天氣冷,再加上王力宏事件引發新聞媒體效應,致使投票率並不高。更關鍵因素在於,一個團結的民進黨對上分裂的國民黨,國民黨地方首長們各有各的利益盤算,凸顯朱立倫主席的領導危機。另外,臺灣民衆對美國仍有期待,甚至自貶立場,對反萊豬公投投下不同意票,但美國無論在民主峰會的表現或是對臺灣融入區域經貿仍舊是戰略模糊,未置可否。

公投案塵埃落定後,就實際現狀來說,並無改變,但中國國民黨政黨形象在民進黨全力抹黑下仍有待提升。對於臺灣民衆來說,無效治理的蔡英文政府雖引發民怨,但仍舊無法撼動其選票的基礎。關鍵在於蔡英文政府舖天蓋地用國家資源誤導及抹黑,例如反萊豬變成反美豬。此外,也發生技術性行政不公的干擾,例如公報夾帶里長貫徹中央意志的不同意宣傳。這些都會影響臺灣未來發展。

反萊豬怎麼成爲蔡英文口中反美豬?又怎麼成爲臺灣無法加入CPTPP的阻礙?應當確切來說,反萊豬是對健康權的基本尊重,反萊劑與反哪個國家並無所謂的關聯。對於反萊豬公投議題未過關,美國國務院則表示,將會與臺灣就影響美國食品與農產品出口議題持續尋求建設性接觸。美國學者則認爲,這項公投結果對臺美貿易有所助益,然而美國沒有回答的問題是:這對臺灣有何利益?

我們可以思考臺灣的未來恐怕不決定在年長世代,而將由年輕世代決定。民衆公投的選擇結果,必須自己承擔,這次公投案投票改變不了許多現狀,卻讓外界更看清檯灣現在的本質。就連臺灣養豬大縣雲林和屏東縣,對於反萊豬的不同意票還多於同意票,那麼,我們又能說什麼呢?蔡英文政府及民進黨當局掌握資源、管控輿論、引導或誤導民衆,再加上網軍肆虐,情況若不改變,恐怕臺灣未來還有許多匪夷所思的情況出現。

對於2022及2024選舉,民進黨一定會食髓知味乘勝追擊,用同樣的方式來對付國民黨與民衆黨,並把「抗中保臺」作爲操作主要模式,落實在任何選舉議題上,結合網紅及網軍宣傳,網路上仇恨動員,並把各種資源運用到組織動員上,醜化與污名化政敵的訴求,對國民黨和民衆黨來說,將是空前的挑戰。召開民主峰會的美國支持這樣的一個政權,也是民主最大的諷刺!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