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問題拜習無交集 賴清德撿到槍?(劉性仁)

賴清德19日出席高雄競選總部成立大會,稱拜習會戳破「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謊言,臺灣需要全民團結合作打拚,而不是藍白爲了政治利益的虛僞合作。(任義宇攝)

拜習會雖然美中雙方在同意恢復軍事溝通及嚴厲打擊芬太尼二項議題達成共識,然而對於臺灣問題雙方仍舊各自表述。中方提出美不應武裝臺灣,美方直指習近平是獨裁者且不應介入臺灣選舉,美中雙方各說各話,難有交集,更少有共識。

其中美方特別對大陸的軍事行動及介入臺灣選舉感到憂慮,擔心大陸會選擇非和平的方式來改變現狀;而陸方對於美國是否違背一中政策感到憂心,在臺灣議題上,中美都再度闡述各自的立場,並沒有軟化及退讓的立場;拜登重申華府的一中政策,表示已向習近平強調臺海和平的重要性,美國不希望改變臺美關係現狀,儘管拜登沒有表示中國在這方面做出任何承諾。陸方聲明提到,習近平再度向美國強調,「臺灣問題」是雙方關係中最敏感的問題,要求美方表態不支持「臺獨」並停止武裝臺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美中雙方都在臺灣問題上各自表述,各取所需,那現在最大的變數在於臺灣方,目前兩岸關係始終處於衝突停擺的現況,這非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將壓力施加在未來美中身上,2024年臺灣大選的結果,無論爲何,美中雙方勢將更爲費力處理臺海風險。

拜習會的正面意義在於確認美中雙方領導人之間應能清楚地瞭解彼此,沒有誤解或溝通不良情形,也可確保美中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期盼明年早些時候美中進一步大幅增加航班;擴大教育、留學生、青年、文化、體育和工商界交流等。這些拜習會的成果,替世界和平帶來一絲暖意。

習拜會需要思考的是,一國的成功對另一國而言確實是機會,倘若美中雙方執意對抗,最終僅會替雙方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美中雙方明明就有能力克服分歧避免衝突。

但可惜的是,制度及意識形態差異,使一方想要改變對方,另一方就會反制,拜習會後,美方在出口管制、投資審查、單邊制裁方面仍不斷採取針對性的舉措,這使得美中關係難以改善。

舉例來說,和平統一自始自終都是大陸官方的主旋律,習近平否認有對臺動武計劃,但並不表示縱容默許臺獨。拜習會後,美國官員轉述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否認有在2027年出兵攻臺的計劃,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就解讀稱,這是打臉國民黨操弄的戰爭謊言。對此,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髮表迴應表示,賴清德等人是斷章取義,炒作媒體所謂大陸未來數年「沒有攻臺計劃」的報導,企圖淡化、否定「臺獨」分裂活動的危害性和危險性,洗白其「戰爭製造者」形象。這便是一個各自解讀所造成的單向獨白。

又如美國亞洲小姐張芳瑜公開表示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在美國舉辦,主辦方很難能夠推託;在臺灣內部有民間武裝黑熊部隊力量,那麼美國是否還要繼續武裝臺灣?美國的答案顯然是清楚的,只要臺海兩岸敵對狀態未解除,美方就會繼續武裝臺灣,那麼美中心結就難以解開。

總之,拜習會後美中雙方仍存在着深層次的分歧與矛盾。雙方在中美經貿、臺海問題等重大事項上,雙方仍各自表述。美中關係無法樂觀的原因是結構性的矛盾與衝突,在巴以衝突、俄烏戰事及印太問題和韓半島問題上,美中都有各自的盤算;在意識形態民主與非民主間的論戰以及臺灣問題上,美中也有各自的說法及立場。拜登稱中美兩國必須確保雙方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習近平卻指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應該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由此可知,美國看中美關係是「競爭」關係,而中國則認爲是「互相尊重」,雙方的詮釋仍是兩條平行線。

在美國眼中的中國是獨裁是不民主,在中國眼中的美國是霸權是侵略主義,在這樣的思維下,中美現在正爲重塑世界秩序而競爭,美國還是會利用各種圍堵措施,讓中國大陸無法取得高端設備,進而使發展受阻受困。

職是之故,一次的美中元首會晤並無法解決根本性的矛盾,要說中美關係回穩恐怕言之過早,我們只能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來看待大國間的互動,美中大國有智慧,但關鍵卡在被大陸定調爲雙獨的民進黨,到底是誰介入臺灣大選?誰又改變臺海現狀?當美方繼續武裝臺灣,中方繼續武嚇臺灣,臺灣又該何去何從?

我們期待美中雙方能夠放大雙方共同點和共同利益,求同存異,共同承擔起世界的責任與使命,也盼望臺灣政府能有足夠的智慧不要輕啓爭端,凡事三思而後行。(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