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一案例入選生態環境部生態保護補償典型案例

記者周曉夢

近日,生態環境部總結髮布了一批生態保護補償典型案例,爲各地推動生態保護補償提供借鑑,我省“三亞保亭共推赤田水庫跨區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創新”案例入選。

赤田水庫是三亞重要的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但水資源量89%來源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自2019年起,在省有關部門的指導下,三亞、保亭連續簽訂赤田水庫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不斷推進“上游護清水,下游給補償”工作,讓赤田水庫流域釋放出更大的綜合效益。

依託三亞經濟圈一體化工作機制,三亞和保亭攜手開展赤田水庫流域綜合治理,探索“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跨區域生態保護補償新機制。2021年8月,我省出臺《赤田水庫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形成以1個工作方案爲統領、N個方案爲支撐的“1+N”政策方案體系,制定涵蓋綜合治理、生態保護補償、監測評價、資金使用、考覈評估五大方面12個方案,構建起“資金補償—流域治理—監測評價—動態評估—監管考覈—督察整改”的閉環工作機制。

此外,我省還從建立協調聯動機制、資金激勵、積極探索產業融合機制、營造社會共治氛圍等方面着力推動赤田水庫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創新試點工作。

在資金激勵方面,我省明確2022年—2024年作爲第一個考覈期,3年實施期內補償資金總額爲6億元,省級財政每年下達資金1.1億元,三亞、保亭每年分別安排6000萬元、3000萬元,形成赤田水庫流域生態保護獎補“資金池”,根據年度綜合考覈結果,開展雙向獎補釦繳資金分配。

通過一系列的創新舉措,赤田水庫流域水質不斷好轉,同時也爲全省流域治理、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六水共治”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