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狼羣:盛極一時的武裝突擊艇

中華民國海軍30年前的海鷗飛彈快艇就是狼羣戰術的典型,它是由以色列毒蜂級飛彈快艇授權而來,武裝同樣是向以色列學仿的雄蜂1型反艦飛彈。(圖/軍武狂人夢)

面對中國大陸軍事實力質與量上的迅速有提升,國內又有「不對稱作戰」的思維,於是近期中科院網站上出現「匿蹤微型飛彈突擊艇」的邀商說明,希望將建造60艘之多,每艘艇只配有一兩枚的反艦飛彈,採取打了就跑的方式,稱爲「狼羣戰術」。這種戰法二戰末期出現,然後冷戰期間的數場海戰中,的確有出奇不意的效果,不過多數評論家認爲現在的作戰環境大幅改變,可能已經不合適了。

在二戰末期,日本帝國即將覆滅前夕,多數海軍高層已經無法盤算如何打敗美國艦隊,只能思考如何傷害美國軍艦,因此原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高級參謀黑島龜人少將開始設想「以最小的損失取得最大的戰果的兵器」,他的想法就是後來的「震洋攻艇」,這也可說是最早有計劃海上狼羣戰法。

震洋特攻艇全長約5公尺,全寬1.2公尺,全重1.4噸,艇的主體用膠合板製成, 極速30節,艇上安裝有火箭發射器與機槍,但是真正的強力武裝是艇首的250公斤烈性炸藥,也就是這艘艇的作用是去撞擊對方軍艦,艇員當然沒有存活的機會

震洋特攻在1945年2月的菲律賓海域作戰,給美軍登陸艦隊造成一些傷害,擊沉1艘登陸艦並使9艘驅逐艦受創,畢竟在此之前,美國艦隊沒見過這種不要命的打法。然而這也就是震洋特攻的極限了,到了1945年3月的琉球海戰,美軍艦隊在舷側安裝小口徑火砲,可以在1公里以外就射擊這些震洋艇,果然得到成效,震洋艇損失58艘,可是美軍只有兩艘軍艦受點輕傷,特攻作戰可謂全軍覆沒,白白犠牲人命。

不過,這種以小換大的戰法,卻在日後有了多次演進,魚雷快艇成了新的狼羣,這個戰法對中華民國海軍而言,有相當多血淚教訓。民國43年11 月 14 日,海軍太平號護航驅逐艦在浙江省大陳島附近海域,被中共海軍的魚雷快艇所擊沉;到了民國54 年 8 月 6 日八六海戰期間,國軍的劍門艦與章江艦,於東山島附近兄弟嶼,和大陸多艘魚雷艇遭遇,最終也被擊沉。經此兩役,國軍相當堅持在所有軍艦的兩舷安裝快砲,以對抗狼羣戰役。比如在民國47年8月24日,中海號登陸艦憑着艦用快砲擊沉2艘來犯的中共魚雷艇,成爲登陸艦中少數具有戰功的。

無獨有偶,國外在冷戰期間也有發生大軍艦被小快艇擊沉的海戰,不過武裝從魚雷改進成反艦飛彈。1967年10月21日,以色列的艾拉持號驅逐艦(Destroyer Eilat)巡邏時,被埃及的飛彈快艇所盯上,埃及海軍的快艇安裝有前蘇聯製造的P-15冥河反艦飛彈(北約名SS-N-2),這也是世界第一種反艦飛彈與第一回投入實戰。當時艾拉持號有發現冥河飛彈的火光,但沒有意識到這個飛彈是會追蹤目標的,所以錯失了攔截的機會(不過當時艾拉持號的防空快砲要攔截反艦飛彈也力不從心),結果造成這艘1710噸的驅逐艦遭擊沉, 47名水兵陣亡,91人受傷,而埃及派出的2艘快艇全身而退。這場海戰宣示軍艦的武裝必須革命,從原本的砲艦變成飛彈艦,也促使各國都研究反艦飛彈與飛彈防衛系統

以色列在經此一役的教訓後,決定自己研發飛彈快艇與反艦飛彈,也就是毒蜂飛彈快艇與加百列反艦飛彈,並且在1973年10月發發的贖罪戰爭期間,與敘利亞的飛彈快艇來了一場「快艇對快艇」、「狼羣對狼羣」之間的戰鬥,是役以色列靠着有效的電子干擾設備與精準的加百列飛彈,創下19:0的全勝,中華民國在看到以色列此等實力以後,和他們洽談技術合作事宜,其成果就是雄風1型反艦飛彈與海鷗級飛彈快艇,總數達到60艘。這也是我國第一項自主飛彈研發計劃和自制軍艦計劃,可說海鷗級飛彈快艇就是我們20年前推動的狼羣戰術。

但是,海軍在實際服役海鷗級飛彈快艇後發現,這麼輕巧的快艇耐波能力不足,在海象狀態不好與波浪大的時候很難出海,不容易照原本的安排,部署在各個漁港,因此海鷗級的後續者是光華6號艇排水量提升到接近200噸,就是爲了提升耐波能力。

俄國海鎧甲近防衛系統是一種彈砲合一的近迫防衛武器,它可以攔截來襲的反艦飛彈,速度更慢的小艇更是不在話下。(圖/the Drive)

另外,就如先前所述,大軍艦可在兩側安裝快砲以防衛狼羣攻擊,二戰時期美國軍艦尚且能在1公里外就擊殺來襲的日軍震洋特攻艇,如今有更好的光電與射控系統,比如自動化砲塔、彈砲合一防衛系統,以及美國海軍研發中的艦用雷射砲,要料理快艇已非難事,現在的海戰環境已不適合再用小快艇狼羣戰術。

美國海軍研發的雷射砲已經可以擊毀小艇與無人飛機,正在研發擊落反艦飛彈的可能性。(圖/洛馬公司)

在光六計劃完成之後,海軍提出「迅海計劃」,也就是正在研製中的沱江量產型,採用雙船體破浪設計,排水量又增加到500噸(後續可能增加到700噸),以提高反艦飛彈的裝載量,它可以同時擊出16枚雄風2型、雄風3型飛彈,飛彈可以迂迴曲折飛行以混淆對方判斷力,同樣是「以小克大」的不對稱戰爭,似乎比多艘快艇來的可行並安全的多。

報導,中科院的匿蹤微型飛彈突擊艇規格是45噸,似乎又回覆到海鷗級快艇的尺寸,即使現在有更好的匿蹤技術,但是海上的環境仍然無法克服,不理解此專案的目的與可行性。或許採取的是遠端遙控的無人快艇模式,然而我方有研發無人快艇的經驗嗎?以及遙控多艘快艇的技術嗎?這些問題似沒有答案,一切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