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臺灣問題「國際化」的限度(節大磊)
美國拜登政府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希望通過拉幫結夥在臺灣問題上對華施加更大的壓力。(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在某種程度上,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是美國拜登政府所謂「投資、聯合、競爭」戰略中聯合(align)的一部分,即希望通過拉幫結夥在臺灣問題上對華施加更大的壓力。
自從2021年3月美日2+2會談以及4月美日首腦峰會以來,美國積極拉攏其盟友在雙邊以及七國集團、北約、美歐關於中國和印太的對話磋商機制、美日菲、美日韓等場合對臺灣問題指手畫腳,甚至英日等美國的盟友之間也開始在聯合聲明中提及臺灣問題。臺灣當局見獵心喜,主動配合美國推動的臺灣問題「國際化」,叫囂所謂「世界的臺灣」,妄言臺灣在「地緣戰略」、「全球民主發展」以及「國際供應鏈體系」的「不可或缺性」,其挾洋自重之心昭然若揭。
另一方面,國際社會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堅定地表示恪守一箇中國原則,支持中國統一。比如,在中國和越南於8月20日剛剛發佈的《聯合聲明》中,越方重申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國統一大業,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不同臺灣發展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
稍早之前,在2024年7月初的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坦納峰會中,各國領導人都明確表示反對一切形式的「臺獨」,支持中國政府爲實現國家統一的努力,認爲沒有任何勢力可以阻擋中國實現國家統一的大勢。因此,所謂的臺灣問題「國際化」更多地是發生在美國及其盟友的小圈子之內的情況,或許「陣營化」是更確切的描述。
其次,美國盟友與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美國盟友,尤其是其歐洲盟友,更關切的是可能的臺海衝突的衝擊效應,但是並不太關心兩岸統一對中美軍事實力對比的影響,或者如何維持美國的戰略信譽,或者利用臺灣問題進行意識形態之爭等等。烏克蘭危機的延宕以及歐洲安全局勢的不確定性也使得歐洲國家難以在印太地區投入過多資源。今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宏的涉臺言論在歐盟引起不小爭議,這也表明歐盟內部在臺灣問題上缺乏高度一致的看法。
最後,就美國本身而言,隨着賴清德越來越暴露其「臺獨工作者」的本性,美國出於對臺海局勢失控的擔憂,對於賴清德當局的疑慮也在悄然累積。總之,中國大陸要全面深入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辯證思維、系統觀念和全域觀念,保持戰略定力,合理運用外交資源,有效應對臺灣問題「國際化」。
(作者爲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