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韓國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享年78歲

(原標題:快訊!韓媒:韓國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享年78歲)

環球網快訊】綜合韓聯社和韓國《朝鮮日報》《東亞日報》剛剛消息,韓國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當地時間25日早5時在首爾三星醫院去世,享年78歲。

根據三星集團的說法,李健熙在夫人和兒子、女兒等家人的陪伴下離世。

2014年5月,李健熙自急性心肌梗塞病倒在家中後,開始長達6年多的住院治療。

快訊!韓媒:韓國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 終年78歲(來源:original)

據公開資料顯示,李健熙1942年1月9日出生於慶尚南道,於1987年開始擔任三星集團第二任會長。

李健熙(資料圖)

相關報道:

韓國傳奇人物隕落: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 身價高達261億人民幣

10月25日,韓國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去世,享年78歲。

韓國又一個傳奇人物隕落。

在韓國有句流傳頗廣的話:韓國人一生逃不開的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

1974年,李健熙建議三星進入半導體行業,被父親拒絕。李健熙隨後用自己的個人財產收購了韓國半導體公司50%的股權,使之成爲三星半導體部門的前身。

1983年,李秉喆終於同意李健熙的判斷,開始持續對半導體業務進行投入,併成就了三星此後在半導體領域的神話。

1987年董事會成員全票通過了李健熙出任三星會長的決定,三星也由此進入李健熙時代。

在三星內部,據說李健熙開口時,幾乎沒有一個人敢說“不”。不可否認,這種集權管理成就了三星和李健熙。

1993年6月,李健熙在法蘭克福召集全公司管理層召開四次會議。李健熙這次演講被整理成了三星曆史上著名的《法蘭克福宣言》:確立“三星”新的戰略目標——成爲世界級超一流企業,要在2000年進入世界十強之列。

徹底拋棄“以數量爲中心”的經營思想,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的經營思想;重塑“三星”形象,建立符合時代精神的三星文化,重實效,埋葬形式主義。

李健熙給出了那句著名的答案:“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變!”

新經營運動的直接成果是,1998年7月,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赤字超過1700億韓元的三星電子,在1999年實現了3.17萬億韓元純收入的逆轉。

集權管理成就了三星和李健熙,也讓三星和李健熙充滿爭議。

李健熙的每個決策並非都絕對正確。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他在汽車業務上投資數億美元的決定,使建立起的三星汽車公司很快就債臺高築,2000年被迫賤賣出售給雷諾汽車公司。

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有一個兒子和3個女兒,其中2005年女兒李尹馨自殺事件最受關注。李尹馨是他家裡最小的女兒,在20歲時就擁有三星集團1.91億美元股份,是韓國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李尹馨自殺原因豪門中常見的感情受挫。豪門千金愛上一貧窮小子,家族的強烈反對讓李尹馨感到絕望,這位忠貞的韓國第一富豪女,用一根兩米長的電線結束了自己年僅26歲的生命

在韓國,三星家族的財富值相當厲害,三星家族持股者在前十中佔據名次最多,三星會長李健熙長女新羅酒店代表李富真次女三星福利基金會理事長敘顯分別以1.7217萬億韓元的持股額共同位列第12。LG會長具光模以1.91萬億韓元排在第11位。

韓國2.2327萬名上市企業股份持有者中,三星會長李健熙所持股份市值最高,價值17.621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63.3221億元),以絕對優勢領跑韓國股市富豪榜。

按所持股份市值變動情況來看,李健熙持股較年初增值最多,共增長4.422萬億韓元,約261億人民幣身家,李健熙目前持有三星旗下三星生命(20.76%)、三星電子(4.18%)、三星物產(2.86%)、三星SDS(0.01%)等多家分公司股份。

隨着他的去世,遺產由誰繼承也是一個問題

推薦閱讀:

3年放棄6家工廠!三星真想從中國撤離嗎?

繼2019年關閉在華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後,最近一段時間,韓國科技巨頭三星電子關閉中國工廠的消息再度引發熱議

8月1日,三星電子宣佈關閉位於蘇州電腦裝配工廠。韓國媒體稱,關閉工廠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場影響,工廠產值大幅下滑。去年,該廠產值不足10億美元,不到2012年的1/4。三星電子相關人士迴應稱,三星打算將力量集中在研發部門

一個月後的9月7日,據韓國媒體報道稱,三星電子將關閉位於中國天津電視工廠,以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部分員工設備預計將被保留。目前,三星電子正在商討員工補償方案,預計該工廠將於今年11月正式關閉。

從電腦工廠到電視工廠,再到最近兩年頻繁關閉的三星手機工廠,難道說,三星真的準備從中國大撤離?

市場佔有率下滑嚴重,三星3年棄6廠

三星電子在華的"關廠"風波,源於2018年。

2018年4月,三星深圳工廠關閉,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有限公司也隨即註銷,深圳工廠曾是三星電子在海外設立的首家通信設備製造企業。當年年底,三星又宣佈關閉天津手機工廠。

2019年9月,三星電子在華的最後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手機工廠——廣東惠州工廠也宣佈關閉。

連續關閉手機工廠,主要源於三星電子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大幅下跌。

2013年,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佔有率高達20%,至2018年,已跌至0.8%。其中,2016年發生的Note7爆炸事件是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走下坡路的標誌性事件。

2016年8月2日,三星在紐約、倫敦等地發佈最新款智能手機Galaxy Note 7,很快該款手機被曝有自燃甚至爆炸的情況出現。一個月後的9月2日,三星承認,Note7因電池問題可能發生爆炸,並宣佈召回該機型。但同日,又表示將在中國地區正式推出Note7,原因是在中國銷售的手機並沒有採用問題供應商提供的電池。

但是,Note7在中國依然有自燃或爆炸的情況出現。海航甚至發佈通知,禁止旗下員工攜帶Note7登機,也不接受旅客在飛機上使用Note7。

2016年10月10日,三星被迫宣佈Note7全球停售。次日,在國家質檢總局啓動缺陷調查的情況下,三星向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召回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的全部Note7手機,共計190984臺。

明知產品有缺陷,在海外市場已啓動召回計劃的情況下,依然在中國市場發售該款產品,三星的作爲在中國飽受指責,此事件也直接導致三星手機在國內市場一路走低。

至於三星電視,在中國市場也面臨與手機相同的窘境。

根據中國電子商會發布的數據,去年中國電視市場總規模達1282億元。但三星電視在華的銷量,僅爲100萬臺左右,所佔市場份額爲2%,相比之下,小米電視出貨量超過了1000萬臺。

此外,今年8月,三星還將位於蘇州的LCD面板製造廠賣給了TCL。

綜合來看,從2018年至今,三星電子先後關閉或出售位於深圳、天津、蘇州、惠州等地的工廠,已經至少達到了6家。

逐步放棄在華低端產業,以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

雖說在中國頻繁關廠,三星電子在全球依然是當之無愧的行業巨頭。在智能手機方面,三星手機出貨量穩居全球前兩位。

關閉在華工廠的同時,三星電子也多次強調,關廠是企業的正常經營操作,並非放棄中國市場。

在關閉惠州手機工廠時,三星曾發表聲明稱:三星在華產業佈局已經轉型爲符合中國政府指導方向的高端製造產業,近6年在華高端產業持續投資,金額超200億美元,遠高於產業調整的金額,今後也將持續在華進行高端產業的投資。

關停蘇州工廠時,三星電子則稱,正與有關員工進行談判以終止勞動合同並進行賠償,會盡力將被裁員員工安置到三星集團其他公司,但具體賠償方案尚未確定,"中國仍然是三星的一個重要市場,我們將繼續給中國消費者提供質量優秀的產品和服務。"

整體來看,在關閉了多家工廠後,三星電子在中國仍超過20家工廠,員工總數近8萬人。

天津目前有10餘家三星系企業,累計投資超過58億美元,其中包括動力電池生產線和車用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工廠等項目,佔三星在華總投資的近1/5。

同時,三星去年底對西安的半導體工廠追加了高達80億美元的投資,以啓動其二期項目;其蘇州半導體工廠單季度產量超過10億顆芯片,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34%。

去年10月,藉助着5G時代的東風,三星亞洲最大的旗艦體驗店正式在中國上海開業,店面分上下兩層,1樓以5G、平板、筆記本、穿戴設備爲主,2樓則設置了物聯網體驗區,展示三星電子的最新技術與成果。

中國三星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三星電子已累計在中國投資超過400億美元,2012年尖端產業領域投資比重爲13%,2017年升至52%,最新的數據顯示,這一比重已經提升到了72%,將近300億美元。

即使手機在華銷售額大幅下滑,三星電子在中國的銷售收入仍持續上升。三星電子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地區對其全球銷售收入的貢獻目前依然保持在16%至18%的水平,這一切主要歸功於其半導體業務在華銷售額的快速增長。

同時,三星電子注重提高在華工廠的研發實力。在不斷關閉工廠的背景下,目前三星電子在華研發子公司已經增加到8個,在三星電子的全球佈局中,在華研發子公司數量僅次於韓國本土。

這也意味着,三星電子正逐步放棄在華的低端組裝製造業,向有高附加值、高科技的產業轉型。

早在去年年初,三星電子就曾表示,正在將全球產業重新梳理並匹配,具體舉措爲將密集型工廠轉移到用工成本更低的國家,如越南、印度等國,以應對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

比如三星電子在惠州手機工廠關閉後,大部分產能被轉移到了越南。當地一名業內人士曾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惠州一名普通工人的用工成本在4500元/月左右,而相同的工人,在越南只需1300元/月,成本不到惠州的三分之一。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對媒體指出,關閉在華製造工廠,是三星電子內部作出的產業結構性優化,不僅不是退出中國,反而是注重中國市場的表現,這也意味着中國對世界高端製造業的吸引力正不斷加強。

今年年初,中國三星總裁黃得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我們一直追求與中國的同頻共振。三星全力保障在華重點在建、新建項目如期竣工投產,爲中國經濟恢復發展注入新活力。"

韓國首富李健熙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