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投資董事長緣何打傷兩院士?傷者已住院 警方在調查

(原標題:航天投資董事長緣何打傷兩院士傷者住院警方調查

連日來,一則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陶謀求推薦院士不成惱羞成怒,毆打國際宇航科學王晉年院士和吳美蓉院士致其重傷的消息在網上熱傳。依據《中國新聞週刊》從航天領域一位內部人士處獲取的文件,6月初,作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授權的投資管理主體的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其黨委書記張陶因爲尋求王晉年和吳美蓉推薦其成爲國際宇航學院院士不成,在晚餐和餐後送兩位院士回住處期間,對二人大打出手,致使王晉年肋骨骨折全身多發性軟組織損傷,吳美蓉脊椎骨折、住院手術。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7月2日下午來到張陶所供職的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公司一位喬姓董事長秘書回覆《中國新聞週刊》說,事發後,派出所已介入調查,結果未出,公司已將此事上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這位喬姓董秘還稱,張陶仍在正常上班,但當天不在公司。記者還從多位接近王晉年和吳美蓉兩位院士人士處瞭解到,兩位院士目前仍在住院中。

疑因推薦院士不成引發的毆打

吳美蓉生於1936年,今年85歲,曾擔任航天部計算機與測控聯合公司總經理,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籌備組籌備組負責人、主任,2001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後成爲主席成員,並於2014年獲得了國際宇航科學院(IAA)授予的馮·卡門獎。王晉年今年55歲,長期從事航空航天遙感技術與應用工作,曾擔任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遙感科技集團董事長,2020年起,任廣州大學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教授。2016年入選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2017當選IAA主席團成員。

據上述文件,2021年6月6日下午,張陶邀請吳美蓉到自己公司訪問,吳美蓉爲了對張陶有更深入的瞭解,同時邀請較年輕的王晉年院士參加。在航天投資控股公司總部彙報完其工作後,當晚,張陶邀請兩位院士在一家餐廳用餐,席間提出今年要申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希望給與支持。王晉年認爲與張陶是第一次見面,對其所做工作還不瞭解,希望瞭解清楚再說。此時張陶突然發起火來,與王晉年產生爭執,起身過來打王晉年。一旁的吳美蓉見狀感到十分惶恐,要求離席。當晚10點半左右,張陶和其公司下屬送兩位院士回到王晉年在北京的住所。在王晉年乘電梯前,張陶背後一腳將王晉年踹翻在地,對王晉年開始毆打。之後還將吳美蓉推翻在地,並將王晉年從電梯中拽出繼續毆打。

依據文件附帶的監控錄像截圖,張陶有腳踢、鎖喉王晉年的動作。大約當晚23點17分,張陶還衝入電梯,對後來已經進入電梯的王晉年和吳美蓉繼續毆打。依據航天中心醫院出具的診斷報告,吳美蓉胸椎輕度壓縮骨折,腰椎滑脫。依據306醫院和積水潭醫院出具的王晉年的診斷證明,其多處肋骨骨折,全身多發性軟組織損傷。

毆打現場視頻截屏

《中國新聞週刊》致電向吳美蓉與王晉年求證事發原因和經過,尚未獲回覆。7月2日下午,記者到達王晉年在北京的住所,目前在其住所暫住的一名人士對《中國新聞週刊》說,事情正在處理中,王晉年還在醫院。記者從接近吳美蓉院士的一位人士處瞭解到,吳美蓉仍在住院,“受打擊太大,情緒不好,時常傷心地哭”。

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喬姓董事長秘書對《中國新聞週刊》回覆說,事實與網傳信息有些出入,具體情況還要等派出所的調查結果。

公開資料顯示,張陶,1964年出生,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計劃經營部經濟技術合作貿易處處長,香港航天科技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規劃開發部總經理,香港航天科技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經營投資部副部長等。

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官網顯示,公司成立於2006年12月,2008年3月正式運營,註冊資本120億元人民幣,管理資金規模2,240億元,履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賦予的產業孵化、資源整合、戰略併購、投資融資等職能。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含金量幾何?

評定吳美蓉和王晉年當選爲院士的國際宇航科學院(IAA)於1960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成立,最初由航空航天力學大家馮·卡門領導,其擔任IAA第一任主席。依據官網介紹,IAA在1996年被聯合國認定爲一家獨立的非政府組織,其使命在於出於和平目的促進航天事業發展;表彰在與航天相關科學或技術分支中脫穎而出的個人;提供項目使院士通過項目爲國際宇航事業做出貢獻;在先進的宇航科學領域開展合作。

IAA成員來自全世界83個國家,由在航天某一領域或在太空探索科學某一重要分支有傑出表現的人士組成。科學院總體的管理權在於主席團,由主席、四個副主席、四個學部主席以及學部主席團成員組成。

國內一位早些年評上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的科研工作者向《中國新聞週刊》介紹說,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每年評選一次,想要當選,必須要通過三位已入選院士的推薦提名,經過幾輪評選,主席團再進行最後評審。王晉年和吳美蓉均位列主席團成員之中。依據其官網介紹,IAA成員分爲兩種,一種稱爲通訊院士,相當於候補院士,另一種爲正式院士,爲終身制。首先參選人要成爲通訊院士,兩年後有資格轉正成爲正式院士,但如果五年內無法轉正,就意味着其喪失了入選資格。

中國宇航學會與國際宇航科學院有密切關係。中國宇航學會成立於1979年10月,是由錢學森、任新民、張震寰發起,國務院、中央軍委、民政部聯合批准成立的國家一級學術性機構和法人社會團體。依據官網介紹,中國宇航學會推動IAA研究中心2010年落戶中國,參與IAA管理與會員服務,還有推薦IAA院士的使命。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新聞週刊》說,國內兩大航天企業——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團的人員,想要參選IAA院士,會通過中國宇航學會通道幫忙推薦,其他單位個人可以自行找已當選院士幫忙提名。官方顯示,中國宇航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正是張陶所供職的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上級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吳燕生

1985年,在第36屆國際宇航聯大會上,楊南生、孫家棟、楊嘉墀陸元九等12名中國航天專家首次被接納爲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曾任航天工業部副部長、航天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兼國家航天局局長劉紀原曾被選爲國際宇航科學院副主席,並經中國宇航學會推薦,2011年獲得IAA授予的最高獎項“馮·卡門”獎。早期國內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的人並不多。

前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新聞週刊》說,早期來看,IAA評選秉持的標準較高,入選院士水準較高,但現在確實有被詬病的地方。“我知道的有當選的中國院士連基本的語言交流能力都沒有,怎麼和國際同行開展合作?”從1985年到2005年,國際宇航科學院的中國院士達48位。而在2018年當年,世界範圍內共有105名科學家入選IAA院士,其中通訊院士47人,正式院士58人。美國以23人排名第一,中國18人排名第二。到2018年爲止,國際宇航科學院中國正式院士和通訊院士總人數已達到112人。

前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新聞週刊》說,當選IAA院士的人士各行各業都有,有各國航天局局長、各國宇航員,“很多國外人士並沒有太把這一院士當回事,IAA組織的活動也沒怎麼參加”。而IAA的主席也往往是兼職的,並非長期在IAA坐鎮。成爲IAA成員還要交會費。據官網顯示,2019年和2020年會費在150歐元左右。

開展研究與舉辦會議是IAA的主要職責。依據其2019年報告,通常科學院每年都會在國際宇航大會上產出三分之一的會議和論文,共計13場IAA專題討論會。此外,學院現在每年在各大洲舉辦20多場獨立會議。2019年,“第八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議”在上海成功舉行,由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等作爲指導單位,國際宇航科學院、中國宇航學會及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共同主辦。

但在前述不願具名業內人士看來,迄今爲止,國際宇航科學院的課題中並沒有產生什麼一流的科研成果。其所編輯的一本主要期刊《Acta Astronautica》1955年第一次出版,2010年影響因子爲0.6,2019年爲2.48。IAA的運營也同樣依賴於捐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等都被列爲白金量級的資助機構。

中科院一位從事航天科研領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對《中國新聞週刊》說,IAA院士在中國北方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不大被承認,也沒有像國內兩院院士一樣給什麼特別的待遇,但在南方的一些城市較受認可。前述業內人士還表示,在國外,不管是什麼院士,都並不享受什麼特別的待遇,只是一種學術上的榮譽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