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女人受的傷最重! 她自己是精神科醫師 卻曾想跳軌求解脫

圖/shutterstock

最親的人,恐怕傷你最深」這句話,在精神醫師賴奕菁的診間串成無數人間悲喜劇,誇張劇情輪番上演。登場主角是你我他,姓名不重要,地位職業也沒差別,因爲受的傷一樣慘重。

「我們到底是該活在別人的評價裡,還是自己切身的感受中?」賴奕菁說起寫作《好女人受的傷最重》這本書的初衷,表情認真一字一字說,「當好人是要付出代價的,只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這個代價有多沉重醜陋。」

自己是精神科醫師 卻曾想跳軌求解脫

即使被外界看成是人生勝利組,賴奕菁結婚的時候媽媽也曾叮囑她,「嫁了人就要好好當人家老婆媳婦,不要丟家裡的臉,讓人說我們家教不好……」,她強調,「幾乎所有明理的媽媽,都會跟要出嫁的女兒這麼說。」

賴奕菁也曾懷抱信心,自我要求可以做到衆人眼裡的好太太、好媳婦,不會讓孃家丟臉,隨着孩子出生,當然更要當個好媽媽。

「不過,人的標準會變。你做一個好太太,先生就會習慣;好媳婦也是,你做得越好,看待你的標準就越高。」

「我最要求自己要做『好女人』的時候,同時帶兩個小孩、當醫生、念博士,爲什麼要這麼自我要求?因爲我那時候覺得『我可以做到』,自我期許可以撐過這些關卡。」

不過現實是,再怎麼相信自己,疲累不堪的心靈無法負荷,「當時即使我想求援,可是先生比我還忙,兩個孩子還小,只會需索無法體諒。那時覺得自己活得沒有價值沒有意義,我在最糟糕的時候,站在通勤月臺邊等火車時,曾想過跳軌吧,就解脫了。」

賴奕菁醫師說,想當「好女人」的那些年,即便她的外表看來依然平和,可是實際上她已經心力交瘁。圖片來源:賴奕菁醫師提供

還好精神醫師的理智還在運作,賴奕菁及時拉回自己,沒有做出傻事。但看在眼裡的一位長輩,卻在這時候說了一句話:「女人哪,天生要多做一點,不要再抱怨了,女人多做一點就是了。」

「這句話簡直是落井下石,」賴奕菁說。但也感謝這句話,她聽了之後赫然覺醒,「我已經憂鬱到跟我的病人差不多狀況,都快去死了,但別人眼中的我,卻依然是可以再更努力一點。」她從此大澈大悟:不要被自己和別人眼光困住了。

好女人別心碎 但你真的沒有這麼重要

好女人,總是對別人好,想着爲誰犧牲,希望別人都開心,付出不求回報,因爲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除了人在做天在看、會有好報之外,也期待對方都會良心發現,肯定自己是好女人,身邊的人都會因「好女人」的犧牲奉獻而過着幸福快樂日子

「這些案例可以叫做『僞善的獨腳戲』,」賴奕菁毫不留情、連珠炮似的快嘴直批,「先跳過自我期許,不要再自以爲犧牲奉獻就會有圓滿結局,要求自己一定要滿足誰的需求,『沒有人叫你一定要這樣做啊!』」

「這時候你會發現,原來你並沒有這麼重要,然後你會知道,其實別人也沒有期許你做得這麼多。」

賴奕菁以心理學上的「Good Enough Mother 夠好的母親理論說明,「『做到夠好而不是最好』的母親會犯錯,會有不夠好的地方,但是孩子若能對父母的小失職做出適當迴應,例如當父母發脾氣、遲到或忘了事情時,能夠坦然接受現實,他們就能變得更堅強與自動自發。」

好女人後遺症 當得不到回報 心就變硬了

賴奕菁以自己爲例,「在當年我心力交瘁的時候,我發現心變硬了,很難去感覺體會別人的心情,說出來的話變酸、嘲諷,『苦難讓人沒有餘裕優雅』這句話絕對不假。」

「不是心懷善念就可以當好人,有時候,好人就是慣出『壞人』的幫兇。如果有誰家裡出了凡事都攬的孝女,通常兄弟姐妹就越自私不顧父母,如果稍有抱怨,反而得到最多指責。」賴奕菁說起診間裡常見的家庭案例,「每天來來去去的患者,往往越善良的,心傷越嚴重。」

「我不是叫人去當壞女人,也不是叫你不要當好女人,而是要當『清醒的女人』。」她強調,「能過好自己生活的,就是好女人,放棄拯救他人的想法,也不要再自己跳進去當悲劇英雄,立下界線,把受傷的自己『愛回來』。」

「好女人不會被愛,只會被控制、支配與索討無度,」賴奕菁誠懇建議,「好女人們」快醒醒,別再委屈自己,請放下好媳婦、好女兒、好太太的迷思與包袱,試着從「好女人」的自我桎梏牢籠裡,走出來吧。

康健》提醒您,給自己一個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