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別再依賴按摩、止痛藥了!

出處:康健雜誌216期作者/林慧淳圖片/林後駿

臺灣有70萬人深受疼痛折磨,找遍名醫、尋求各式偏方整脊電療、按摩、吃止痛藥都沒效,疼痛還是像鬼魅般如影隨形。

久治不愈的疼痛,可能進一步引發身體重大疾病,如:高血壓、心悸、胃潰瘍心理上則產生憂鬱、失眠,甚至對未來感到絕望。

每個疼痛受難人都是最好的醫生,積極透過伸展、肌力訓練與它對抗,配合抗發炎飲食調理,用正念打開和身體對話的大門。

修復失衡的身心,疼痛真的會好。

疼痛,是件好事。利刃割傷手指、腳踝扭傷韌帶撕裂,劇烈的痛感立刻襲來,這是身體發出警告訊息,要人馬上停下正在進行的動作,處置疼痛部位的傷害。

當組織因爲創傷或病原入侵而遭受強烈損傷時,身體就會釋放大量細胞激素,將免疫細胞帶到疼痛部位並引起發炎反應白血球細胞迅速聚集以加速身體痊癒。

疼痛和發炎反應是身體抵禦外來入侵者保護措施,一般急性疼痛在獲得適當處置、組織修復後,身體就會解除警報

慢性疼痛則不同,超過6個月以上的持續性疼痛,如同溫水煮青蛙般緩慢而長久,埋伏在人體內伺機而動,或許是舊傷未愈落下病根,也可能是長時間姿勢不良、關節退化等各種因素讓人隱隱作痛,體內持續發炎再加上老化、壓力、飲食不良、睡眠不足等負面因素推波助瀾,身體的忍受程度終究到達極限,疼痛反撲讓人哀號連連。

慢性疼痛,身體失衡的結果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林頌凱認爲,慢性疼痛是身體失衡的結果,疼痛愈厲害,通常也代表身體失衡的情況愈嚴重,這種疼痛不但無法明確地說出發生的時間與原因,而且反覆發作、時好時壞,患者通常尋訪各處名醫、試過多種療法、偏方,卻還是無法根除。

揮之不去的陰霾,往往造成身心極大的傷害。

在外商藥廠任職的王昶閔曾因打籃球腳尖單腳着地、韌帶斷裂,不但拄柺杖行動長達1年,後續更因復健效果有限,痛了整整3年,每天一起牀,就必須面對踝關節刺痛的苦難,「慢性疼痛真的磨人心志,令人憂鬱、絕望,這種疼痛與心理壓力如人飲水,沒受過傷的人是完全無法體會的,」他娓娓道來。

專攻疼痛醫學、在美國執業超過30年,曾擔任美國奧運委員會顧問、白宮運動中心顧問的馬里蘭物理醫學與治療中心主任林永青觀察,長期疼痛的病人總是愁眉苦臉、痛不欲生,「超過合理時間卻流連不去的疼痛是一種『痼疾』,不但會把原來的痛感扭曲、擴大、持續,還會衍伸出種種身心毛病。」

臨牀上就有不少案例,長期疼痛導致生理上出現頭暈目眩、腳痠手軟、高血壓、心悸、胸悶、便秘、腹脹、胃潰瘍等問題;心理上則讓人憂鬱、失眠,甚至失去自信、性情大變

長期疼痛,哪來的?

對於每天面對各種難題的疼痛科來說,每一件慢性疼痛案例都像一道複雜的拼圖遊戲,必須抽絲剝繭,纔有機會窺得全貌

馬偕紀念醫院疼痛科主治醫師黃健中指出,慢性疼痛的來源,約可分爲肌肉骨骼疼痛、神經痛臟器痛3大類,若疑似是臟器引發的疼痛,例如心絞痛可能引發胸悶、背痛,慢性胰臟炎患者可能間歇地感到腹部疼痛,或結石引起的腰痛等,必須立刻尋求各專科醫生進一步診斷治療。

疼痛科臨牀上最常見的慢性疼痛是關節炎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所導致的各種腰痠背痛診間很多老面孔總是一來再來,「我們能透過藥物、或神經阻斷治療暫時緩解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無法真正『治癒』,」黃健中坦承。

尤其現代人許多疼痛來自生活習慣,姿勢不正、久坐、打電腦、滑手機、不運動……,黃健中直言,就算給了止痛藥(不論是吞服或針劑),若錯誤的姿勢不改,疼痛永遠不會好。

還有一些疼痛摻入心理因素,更難診斷,例如纖維肌痛症,痛感在全身各處遊走,病人總是在各科門診走過一輪、做了各式檢查之後仍找不出原因,只能採用症狀治療,給予精神科藥物,有限度的緩解疼痛。【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16期】

【延伸閱讀】6大穴止痛,一輩子都好用每天練習15次,有效改善肌肉萎縮!營養專家:不吃藥也能止痛的天然飲食法詳見《康健雜誌網站》。※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