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鴨梨!爲什麼我們天生就看得懂繁體字

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我也不想這樣的,就是繁體字雖然我沒學過,但是都看得懂!你說我能怎麼辦呢?

相信你一定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沒有正兒八經的學過繁體字,但卻像自帶識別功能一般,閱讀繁體文段毫無障礙,這到底怎麼回事兒?我是不是有特異功能?是不是因爲遺傳天生就會?還是因爲我智商太高?好糾結啊,這到底是爲什麼!?

而這幾天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頗爲自信的透露,大多數陸客來臺灣觀光,從未聽過看不懂正體字的(繁體字),建議商家不必特別爲了陸客使用簡化字。小馬哥一番話似乎印證了只要你是中國人就會和繁體字有種奇妙的羈絆和牽連。血濃於水,一個媽生的怎能不相似?

就來說幾點,看你是不是天生就看得懂繁體字:

你認識“毫無障礙”但你認識“礙”嗎?

能看得出是“毫無障礙”幾個字,多半是猜的吧?

再看“憂鬱少年”勉強認得出是“憂鬱少年”,但“鬱”是什麼鬼,真的好複雜。根本不會寫好麼,我的特異功能怎麼不見了!其實,漢字簡化只是部分簡化,沒有簡化的,可以根據上下文猜測出不認識的部分。這就是語言文字關聯性,根據已知信息推演相關未知信息。“氵、馬、鳥”等偏旁部件的簡化字是類推的,這種有一千多個。所以,你基本上都看得懂,其它靠聯繫上下文猜就行了。

吙煋呅伱嘟看嘚懂,繁躰牸凴什庅看卟懂?

先看“吙煋呅伱看卟看嘚懂?”再看“時間飛逝,鄉親們感歎村莊變化。”

忽然間又被自己的才華震懾到了,我居然都看懂了!不過這好像就是傳說中的識字利器——“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人是善於聯想的,就像小時候很多字不認識,但並不影響小人書啊。人與生俱來就喜歡忽視細節,簡體字是我們從小到大就熟悉的領域,在閱讀時,對詞句內容很熟悉,看到結構,就能夠“腦補”出它的類似概念

偶像劇、TVBS貢獻很大有木有?

“你所說的將會成為呈堂證供”、“我當事人有權不回答這個問題”。

從小有看港臺偶像劇、TVBS、金庸古龍小說漫畫經驗的一定會受到繁體字的薰陶。如果沒有一個客觀被動的學習環境,也從沒有這種閱讀機會,大多數人保準不認識繁體字。看來,當年的“寓教於樂”真的有作用。

此外,誠如南京師範大學心理語言學老師陳慶榮所說,人與生俱來的“自信”心理使人忽視細節,通過表象匆忙作出結論。人眼看文字,不是逐個掃描,餘光可以看到這個漢字左邊的一兩個漢字和右邊兩三個漢字,而在閱讀整段文章時,眼睛甚至是跨行閱讀,跳躍前進的。從而可以通過忽視文字細節尋找大概文意

原來你不一定具備天生讀懂繁體字的特異功能,你得識字、要接觸過繁體字、還要敢於“大膽猜”。對於用慣簡體字的人而言,繁體字只能使閱讀能力瞬間變慢。其實,繁簡結合勉強應付的過來,但像“鬱齊鸞齡靈叢釁”變作“鬱齊鸞齡靈叢釁”看起來真的很累有木有,這纔是赤露露的視覺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