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經濟規模不相符 臺灣企業併購件數大輸韓國、新加坡

「2023臺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17日舉辦,同步公佈《2023年臺灣併購白皮書》。(圖/陳碧芬)

企業併購不是金融遊戲。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17日公佈《2023年臺灣併購白皮書》時指出,韓國和新加坡企業善用運用併購進行轉型,就近兩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單年全年的交易件數,2022年韓國和新加坡分別是臺灣的6.3倍、4.9倍;2021年則分別爲7.7倍、5.3倍。就GDP規模比較,韓國是臺灣的2.2倍,新加坡僅有臺灣的55%,臺灣的企業併購動力和臺灣的經濟規模,實在不相符!

2022年因爲有外資併購臺資企業三大案例(MAXLINEAR 併購慧榮科技,星展銀行併購花旗消金部門,及美國COSTCO集團收購臺灣COSTCO股權)帶來單年金額上佔比年增高達61%,實際上臺灣整體併購市場的全年交易金額下降14%至140億美元。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陳其宏表示,臺灣企業必須更加強化併購策略,在產業轉型浪潮中戰勝。

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17日偕同經濟部臺美產業推動辦公室共同舉辦〈2023 臺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深入探討供應鏈走向區域化佈局、創新技術應用落地及低碳經濟等趨勢對疫後企業轉型和經濟活動型態帶來的機會與挑戰;並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共同發佈《2023臺灣併購白皮書》,針對全球及臺灣併購交易活動活動變化及未來併購市場趨勢進行深入分析。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劉博文指出,2022年度臺灣市場的併購總件數創下新高,但金額超過5億美元以上的案件由2021年10件下降至7件,交易總金額下降約14%。其中,外資併購臺資企業金額佔比較去年提升61%,主要由MaxLinear併購慧榮科技、星展銀行併購花旗消金部門及美國Costco集團收購臺灣Costco股權等交易案推升。

劉博文分析,臺灣企業發動跨國跨界併購的主要動機,包括進入新市場、增加市佔率、擴大供應鏈及獲取人才、新技術等,而東南亞、美洲、日本地區爲臺灣企業執行跨國跨界併購的關注重點區域,其中又以電子零組件、生技醫療及半導體爲前三大優先考慮的併購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