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Q3併購規模 傲視全球

Dealogic資料顯示截至28日爲止第三季,全球併購交易額跌至7,174億美元,年減2.8%。但美國交易金額飆升至3,565億美元,年增35%,比重佔全球約一半。圖/美聯社

今年第三季各地併購交易表現

全球企業併購活動沒太大起色,但美國併購數量卻回升,讓交易商看好短期內併購市場持續復甦。

Dealogic資料顯示截至28日爲止第三季,全球併購交易額從去年同期7,381億美元下跌至7,174億美元,年減2.8%。但美國交易金額飆升至3,565億美元,年增35%,比重佔全球約一半,高於往常水準,也抵消歐洲與亞太交易額各跌31%和9%的不利影響。

律師事務所Sullivan & Cromwell全球併購部主管索亞(Melissa Sawyer)指美國市場前景穩定,因爲併購交易量穩定成長。

投資銀行家和從事併購交易的律師指利率走高、反壟斷調查增加、和美國聯邦政府有關門風險等拖累併購活動放緩,但滿手現金的買家卻開始逆勢着手大型併購目標。

這會產生愈來愈多敵意收購行動,像克利夫蘭鋼廠(Cleveland-Cliffs)提出73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U.S. Steel)就是例子之一。

Centerview Partners投資銀行業務部共同總裁Tony Kim認爲,目前有不少被壓抑的併購需求被釋放。

今年來愈來愈多彼此需求吻合的併購交易,這趨勢可延續至明年。

但各國央行維持高利率,不利於透過融資進行槓桿收購。今年來私募股權業累計併購金額,較去年同期大減48%至3,137億美元。

由於大環境不利槓桿收購,促使私募股權公司採取像盈利結算(Earnout)協議、期待價值權(CVR)和協調差價等方式來收購。

像Roark Capital採用包括盈利結算等方式,以95.5億美元收購知名潛艇堡連鎖店Subway。

高盛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併購部主管凱倫納斯(Andre Kelleners)說,隨着央行升息到尾聲讓融資環境穩定下來,和股票首度公開發行(IPO)市場活絡起來,使併購市場恢復信心,讓私募業者準備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