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民兵投身“一村一警一連”建設

濮陽瑞姐”正在直播,爲家鄉美景代言”。戴丹華

“光過好自己的日子不中,我盤算着建個養殖基地,幫老鄉一起掙錢。”最近這段時間民兵裴亞超一直在網上搜索牛羊養殖信息。裴亞超是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城關鎮葛營村人,近年來靠着好政策找到致富路,現在,他要讓鄉親們腰包都鼓起來。

2014年,河南省啓動一村一警”工作,建立覆蓋全省各個村莊、城市網格警務模式。去年底,濮陽市將行政村社區)民兵連建設與“一村一警”建設掛鉤,形成“一村一警一連”格局,讓民兵連爲平安鄉村“站崗”,爲鄉村振興“代言”。

“民兵是平安建設、鄉村振興的排頭兵生力軍,編好用好這支隊伍,鄉村發展步子會邁得更大。”濮陽軍分區司令員李本濤記者介紹。

面對“基幹民兵不好編,普通民兵更難編”的現實,如何杜絕抽屜兵、牆上兵、紙上兵”?如何避免“編出來一大片,用起來看不見”?村裡人員的基本信息、政治表現、活動範圍,公安機關的大數據系統一目瞭然。“一村一警一連”模式下,哪些人適合編入民兵、如何編實民兵有了科學思路

與此同時,該市對照民兵使命任務駐村民警職責細化共同任務形成“民兵+網評班”“民兵+雷鋒班”等10類編組模式。

美不美,看濮水。各位看官,你細聽我介紹,我的家鄉――濮水小鎮。”在直播平臺上,“濮陽瑞姐”民兵張瑾爲家鄉美景“代言”。張瑾就是在“民兵+網評班”模式下被吸納入隊的。

“用制度運轉,民兵連建設才能向縱深推進、向長效發展。”軍分區政委李建林告訴記者,今年初,軍分區專門協調市政府下發文件,加強行政村(社區)民兵連與駐村民警(輔警協作聯繫,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動響應機制等,並落實相關保障。

據記者瞭解,軍分區還邀請駐村民警“示範教學”,在民兵隊伍中展開警棍盾牌操等練兵活動。通過軍地聯訓,民兵隊伍掌握了法律知識,熟悉了警務技能,提高了應急處置綜合能力。

在“一村一警一連”建設中,“互動同心圓”形成了,民兵爲鄉親們“站崗”更有底,建設美麗鄉村的勁頭也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