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未如實報告成本致缺602個零組件 監察院糾正臺電

監委田秋堇(中)、趙永清(左)、林盛豐(右)下午舉行記者會。(趙婉淳攝)

監委田秋堇、趙永清、林盛豐緊追核四電廠議題,繼發現核四廠址坐落在斷層帶上,今天又指出,臺電1992年陳報核四計劃,竟以1980年所推估的預算陳報,導致核四未能採統包發包,封存至今,一號機二號機總共缺少602個設備組件,核有違失,4日通過調查報告,臺電確定遭糾正。

監委田秋堇指出,核四一號機封存前,因已移用二號機相關設備,因此沒有缺料,核四二號機則缺少311個設備組件;封存後,一號機仍有部分系統維持運轉,導致設備故障持續由二號機「器官移植」至一號機,截至今年4月23日,一號機與二號機分別缺乏145個、457個設備組件,總計缺少602個零組件

田秋堇說,臺電直到第五次陳報核四興建計劃,纔在1992年2月由行政院覈准興建,投資1679億元,當時由於適逢車諾比核子事故引發反核聲浪四起,臺電權衡之下,以1980年所估萬成本陳報,決定推遲追加預算,未能關照機組容量從100萬瓩增至135萬瓩,物價指數調漲等問題,先以緊澀預算推動。

田秋堇表示,核四也因此無法如核一、二、三廠順利統包發包,反之於施工測試階段,以採購強制性備品耗材)和保固條款方式建置,未能及時和閣揆總統報告真實情況,使得2010年宣佈一號機商轉,卻無法確認30年內能買到備品,約詢臺電人員也坦承沒有考量到這部分。

田秋堇說,核四採用設計採購施工同步進行(Fast Track)模式工程展開後,設計變更的影響一直存在,加上施工工期不斷推延,導致核四一號機設備組件超過保固期,以致需移用二號機的設備組件。

田秋堇說,臺電當初隱藏實際成本,以利核四興建案能順利通過,日後以追加預算方式提出,直到2012年第4度調整覈定投資總額爲2838億元,形成臺電與國家財務負擔。

「重啓核四是假議題」,監委趙永清認爲,當初興建核四有一部分是因爲國防需要,現在若要推行的話,是施作30至40年前的設計,經濟部也說重啓核四需要花N+7年,他推估至少要10年以上,屆時恐怕沒有核安專家願意擔保,擔憂只是更大的錢坑。

監委林盛豐也說,假定真的要重啓核四,由於部分零組件瀕臨「消失性備品」,幾乎是「拔掉重來」狀態,所需預算絕不是現在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