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重啓障礙何在?黃士修:政治纔是問題

核養綠公投領銜黃士修。(李柏澔攝)

311福島核災發生屆滿10年,核能學會今日舉行「2050碳中和的挑戰-臺電該如何因應記者會。左起: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清華大學工程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李敏臺大地質系教授魏國彥。(李侑珊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近日強調,核四不可能重啓,核能學會今(10)日舉行記者會,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指出,核四封存7年能否重啓,可依照美國Watts Bar號機,即在1988年封存,2016年重啓,封存28年是核4封存的整整4倍,仍然在2018年得到美國最佳電廠獎項,「因此核四若要重啓,技術不是問題民意不是問題,政治纔是問題!」

福島事故屆滿10週年,反核方偕同3名立委辦公室,在立法院舉辦「2021全國NGOs環境會議」,主題訂爲「311福島10週年前夕看核一廠燃料池危機」論壇。引言人包括陳文山賀立維立場鮮明的反核人士,黃士修直言:「這當然是衝着8月底的核四公投而來。」

美國能源部定義綠能明文包含核能和再生能源。歐盟綠色政綱把核能和再生能源都列入2050碳中和手段,我們甚至得到歐盟辦公室的回信,確認綠色政綱包含核能。國內卻有反核學者事實查覈機構,持續謊稱核能被國際排除,實在是民主社會的不幸。

黃士修表示,由於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已將核四公投定調爲「核災公投」,且要「讓擁核人士疲於奔命」,直說:「我們認爲這確實是無法迴避的挑戰,無論就公投對決的層面,抑或是能源環境的層面,所以我們針對反核方論點預作迴應。」

針對蘇貞昌重申「重啓核四不可行」,黃士修抨擊,供電期程爲「N+7」年是經濟部造謠,核四1號機2到3年內可供電。「社會大衆可以思考,要相信政客放的假消息,還是尊重第一線專業人士?」

黃士修強調,核四一號機在2014年7月30日已完成安檢,經濟部在8月20日公告,驗證符合安全設計規範要求,「比起深澳燃煤排空污、觀塘三接毀藻礁,爲何不啓用已經蓋好的核四廠?」

針對反核方陳文山宣稱「核四有地質斷層」,黃士修迴應,陳文山教授反核立場鮮明,對此表達尊重,但身爲地質學系教授,實在不應該以個人主張煽動恐懼,並強調陳文山所謂斷層說法,沒有得到地質學界的承認,地質學者不應該跨過界違背專業。

黃士修更提到,前美國NRC官員Dr. Charles Casto在2018年公投時,也專程來臺澄清,美國並沒有禁止核電廠不能在斷層帶附近興建,而是要求做好安全分析進行設計,確保核電廠可以承受地震的作用力

至於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定調「核四公投是核災公投」,黃士修強調,「很遺憾過了30年,反核方還是隻會煽動恐懼這一招」。

黃士修說,洪申翰委員前幾天在臉書上稱,「福島核災10年後,核災區廢核民意仍高達八成」,但是我們看日本NHK原文報導的日本全國民調,事實是續用核電民意仍高達8成,與洪申翰說的完全相反,只有17%支持完全廢除,而且跟臺灣一樣,年輕人的擁核比例比較高。

黃士修認爲,臺灣反核人士永遠不敢告訴民衆,根據WHO和UNSCEAR追蹤研究報告,福島核災雖有輻射外泄,但觀察不到影響健康的效應。至今,福島核災因輻射而死亡或罹癌的人數,仍然是零。如果社會大衆知道福島核災沒有人因輻射而死,還會堅定反核嗎?那一定是背後有其它利益的因素。

黃士修指出,日本當年零核時期,燒天然氣燒出十幾兆元赤字,全國電力公司瀕臨破產,兩年後便捨棄零核,陸續重啓核電。日本國家能源戰略,也明訂核能和再生能源各佔20%的方針,親手實現以核養綠。反核四已經撕裂臺灣社會30年,付出漲電價、燒燃煤、大斷氣、毀生態的慘痛代價,希望能在今年828公投投票當中,結束這些意識形態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