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一二三廠除役 學者籲臺電參照東電:每天公佈工作報告

繼核一、核二後,核三廠1、2號機也將提出除役計劃,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建議臺電參考東京電力公司的做法,每天在官網上公告福島第一核電廠除役工作報告,以最清楚且透明的方式,讓民衆掌握即時資訊。(葉宗洸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清華大學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近日攜手日臺交流協會,共同舉辦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線上參訪活動。(葉宗洸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繼核一、核二後,核三廠1、2號機也將提出除役計劃,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建議臺電參考東京電力公司的做法,每天在官網上公告福島第一核電廠除役工作報告,以最清楚且透明的方式,讓民衆掌握即時資訊,「不要只會關起門來,自己除役!」

清華大學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近日攜手日臺交流協會,共同舉辦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線上參訪活動,會中不僅討論與分享福島電廠除役現況與未來規畫,更論及ALPS處理水排放入海計劃,同時更安排線上參訪發生事故後的1號機控制室,也進入未發生事故的5號機反應器圍阻體內,還看見機器人處理燃料熔渣的作業情形,另外還空拍顯示各除役機組現狀,及輔助除役設施建置。

據瞭解,福島第一核電廠在除役產生的放射性廢棄物體積,已達20萬立方公尺,估計除役完畢後,廢體積將達到約75萬立方公尺。

至於日本定義的高階核廢料,是指用過核燃料經再處理後的廢棄物,目前廠內並無此類廢棄物。高輻射劑量率的廢棄物,則均於裝桶後進行室內貯存。像是衣物、零組件等低階放射性廢棄物,則於集中後進行室外貯存。

而在當地居民安排上,日方代表也在會議提到,福島事故發生時,附近居民有12萬人接受強制撤離,不過目前已有2萬人迴歸原居地,除了輻射污染考量,尚有經濟活動不夠熱絡,因此迴歸人數不多,但日方決定在今年中解除最後一個區域的限住令,預計迴歸人數會再增加。

葉宗洸說,在福島電廠當中,5與6號機並未歷經事故,好奇未來除役工作將如何進行?對此,日方則迴應,目前除役重點仍在1至4號機,5與6兩部機組未來也將一併除役,不過目前相關時程未定。

不同於臺灣凡遭遇核能議題,總是出現政治力強力介入的情況,因此出現強大輿論壓力,甚至謠言也甚囂塵上,日本面對核電議題,大多能依照政策執行,對此葉宗洸提到,日本官方現在處理的重點在於發生事故的機組,日本民衆與政府也大多具備相同的想法,盼能快速且妥善處理完畢,因此在民意上,沒有太大的阻力。

臺灣方面,民進黨政府堅持執行「非核家園」政策,繼核一、核二後,核三廠1、2號機也將提出除役計劃,2部機組運轉執照有效期限將分別在2024年7月、2025年5月到期,臺灣將在2025年中邁入以燃氣、燃煤爲主力,輔以再生能源發電的非核家園時代。

葉宗洸建議,臺電參考東京電力公司的做法,以最清楚且透明的方式,每天在官網公告福島第一核電廠除役工作報告,讓民衆掌握即時資訊,「不要只會關起門來,自己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