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遊戲之困:市場晚熟 生的太早

HTML5是一個有潛力標準,它在遊戲業的潛力更多在於移動設備及平臺領域,從開發工具的豐富性技術的積累及成熟度、人才及行業經驗來看,PC平臺上的HTML5目前難以跟Flash相抗衡

而目前的行業格局是,HTML5由技術發燒友概念炒作者所主導,技術領域的討論過度過泛,而在應用層面、實際應用於商業化遊戲領域的討論卻十分匱乏,鮮見成功的案例。這就是HTML5的現實。

替代但不是革命

HTML5整個標準的應用價值,其實是用行業標準替代了商業標準,主要是替代Flash對web應用的增強功能,其好處是規範了web應用剔除了插件升級瀏覽器,它革命了瀏覽器,但卻談不上革命了應用本身,至少用戶感受不到太大的差別。視頻還是那個視頻、遊戲還是那個遊戲。

它改變了使用這些web應用的方式,實現了跨平臺,目前它方便企業更多一些,但對用戶而言,尤其是遊戲領域目前還看不到相對flash技術有多大的價值提升,遊戲是用戶的需求、跨平臺進行遊戲並不是遊戲用戶的必然需求。

而另一行業討論非常多的技術,Unity3D,則真正革命了遊戲本身,3D給頁遊手機遊戲帶來的影響不亞於PC遊戲從2D走入3D時代,會直接刺激產生一批新類型遊戲,遊戲體驗也會變的豐富和多樣化,這是應用層面的變革,但HTML5目前更多是標準的價值。

收入指標量級

從現有產品來看,國內真正使用HTML5標準開發的遊戲產品,表現最好的是UC平臺上發佈的《三國時代》,目前月流水能夠到100萬元人民幣的量級,百萬級收入有一定的示範效應、但其遠談不上讓全行業爲之“全力以赴”進行轉型,畢竟Flash開發的頁遊產品收入量級已經拔高到數千萬元的水準,而在移動平臺則有AIR來撐腰,跨平臺採用HTML5真的有必要麼?這是個疑問。

有技術沒經驗

而創新工場孵化的磊友科技的第一款HTML5網遊黎明帝國》已經“半路折戟”,目前的計劃是把遊戲推到海外,據稱,問題出在產品自身,遊戲開發經驗的匱乏導致了這個結果,跟技術無關。目前能看的到的海外市場頁遊,EA的HTML5《命令與征服》據瞭解,其收入也是一般,談不上獲得大筆收益。

磊友作爲國內最積極投入HTML5遊戲的創業公司,爲之奮鬥數年的結果是“閃了腰”,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第二款產品之上。《黎明帝國》這個案例給行業的啓示是,再好的技術如果不尊重市場和用戶、不沉下心來做產品,那麼概念也有破滅的一天,畢竟HTML5只是用戶的候選項、並不是必選項,市場上有如此多的產品,開發及內容門檻已經存在,用戶有必須玩的理由麼?沒有

繞開渠道反致產品孤立

沒有成熟的渠道,繞開現有渠道,產品將是孤立的結果。在移動平臺,無論是UC、QQ瀏覽器、微博其HTML5遊戲都基於“流量模式”,而不是“下載模式”,流量模式運營的產品要基於大量瀏覽量作爲基礎,現有的成熟渠道除了廣告就是瀏覽器,但這些渠道在捕獲用戶方面是“間接”的,而用戶體驗後,如果沒有特殊手段來將其轉化稱忠誠用戶,其流失速度也遠高於原生APP,原生APP至少通過下載及預裝,在用戶手機上留了個圖標,通過更新或許能喚醒用戶,但HTML5遊戲呢?或許什麼都沒有留下。基於下載模式,遊戲產品可以“直白”的進入appstore市場進行下載,留下排名、評分、還有相對成熟的渠道。

如果選擇HTML5,那意味着目前的渠道是有限的,綁在瀏覽器廠商大樹上,一旦這個樹出現問題,那意味着所有基於瀏覽器平臺的遊戲和應用都將受到影響,Facebook上的社交遊戲開發商就是鮮活的例子,當用戶轉移平臺,大量的開發商也將出現問題。這無怪乎,Wooga在投入10個人、嘗試半年之後,決定放棄使用HTML5開發遊戲,而Facebook所鼓吹的HTML5遊戲平臺目前同樣存在問題。

遊戲內容依然是關鍵

好技術一定意味着更高的市場價值麼?COG炎龍副總莫夏芸對GL表示:“我們在多次和海外的頁遊公司談的時候也討論過這個問題,對於大部分海外運營商來說,他們其實不關注具體的技術,主要還是遊戲的品質諸如畫面表現、操作、用戶體驗等這些。”而對於海外產品,莫夏芸稱“據我們瞭解,臺灣已經有2家公司使用了html5開發出了產品,馬上會推向市場。”

而在國內,社交遊戲公司熱酷已經在新浪推出了一款新的HTML5遊戲《霸氣三國》,這款遊戲即將進入91、UC、騰訊平臺進行運營,日本市場超前的移動互聯網市場孕育了具規模收入的web應用、而熱酷也確實依靠web類移動社交遊戲賺得第一桶金,但日本功能手機還是基於Flash起步的,HTML5遊戲是智能機市場興起後才產生。但不能迴避的是,日本的3G網絡、不限手機流量包月計費方式解放了移動web應用市場。

HTML5是一個好技術,但在運營商苛刻的流量收費、技術積累尚有限、渠道還談不上成熟的現在,貌似早生了幾年。

GL認爲遊戲應該由專業的遊戲公司來開發,技術鼓吹者或許能帶來眼球,但最終還是要落在實處,在商業社會,技術是爲實現商業目標而存在的工具,而不應成爲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