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普及、社交媒體傳播優勢及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共同推動了微短劇的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志偉 見習記者 吳欣宇

近兩年來,網絡微短劇蓬勃發展,其中不少作品獲得巨大流量,受到大衆廣泛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黃楚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社交媒體的傳播優勢以及年輕人的興趣和審美需求,共同推動了網絡微短劇的發展和繁榮。”

黃楚新認爲,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網絡微短劇的傳播者通常是專業的創作團隊或者普通用戶,而且以年輕人爲主,他們普遍熟悉互聯網文化和社交媒體傳播,能夠迅速捕捉到大衆的喜好和趨勢。其次,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傾向於觀看簡潔、有趣、多樣化的內容,網絡微短劇的短時長和緊湊結構符合現代人碎片化的時間使用習慣,能夠讓受衆在短時間內獲得娛樂和放鬆,迎合了大衆的需求。而且,網絡微短劇的接受者主要是年輕人,他們具有較高的網絡使用頻率和活躍度,習慣於在移動設備上瀏覽和消費內容,網絡微短劇作爲一種適應移動端消費的內容形式,更容易被他們接受和喜愛。

“從內容上來看,網絡微短劇的內容多樣,包括搞笑幽默、情感勵志、懸疑推理、科幻奇幻等,符合了大衆多樣化的瀏覽偏好。”黃楚新認爲,網絡微短劇的創意和新穎性,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衆追求新鮮、有趣的心理。

“網絡微短劇主要通過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等互聯網渠道進行傳播,這些傳播渠道與大衆的觸網習慣緊密相關。”黃楚新認爲,短視頻平臺爲微短劇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用戶可以輕鬆地分享、評論和點贊微短劇,從而形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社交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具有高效、迅速的特點,這使得微短劇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擴散,而推薦算法和信息流推送機制也能夠將微短劇推薦給更廣泛的用戶羣體。”

但網絡微短劇存在的問題也顯而易見。黃楚新表示,由於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受到了固定思維和模式的影響,以及同一內容創作公司生產的劇本較爲相似,導致內容缺乏深度和獨特性,另外由於創作者受到商業利益的影響,當某種類型作品的數據和流量較佳時,他們容易將視頻能夠產生的效益放在首位,扎堆創作此類型的內容,甚至不惜爲流量博眼球,因此當前的網絡微短劇市場出現了不少亂象。

“治理當前的網絡微短劇亂象,平臺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微短劇市場的監管力度,打擊不良內容的製作和傳播,維護市場的健康和穩定發展。”黃楚新認爲,除此之外,作爲網絡微短劇的創作者,需要加強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另外,觀衆也可以積極參與到優質內容的構建中,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和消費需求,關注作品的質量和內涵。”

黃楚新提到,前段時間大火的微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緊張的懸念設置,傳遞了關於文物掠奪和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信息,這種傳播方式不僅讓觀衆瞭解了文物背後的歷史和文化,還增強了觀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網絡微短劇作爲一種新的內容形式,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通過優質的內容和完善的機制吸引更多的觀衆,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