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內外矛盾 大陸最迫切課題

未來如何平衡日益矛盾的黨/國內發展國際局勢轉變的步伐,恐怕是中國外交當前最迫切且無法迴避的重點課題。圖爲2013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會見時任美副總統的拜登。(新華社

隨着中美關係近年急遽惡化,由美拜登政府主導的新一輪圍堵潮方興未艾,中共黨內發展步調與中國國際外部局勢呈現漸行漸遠趨勢下,未來如何平衡日益矛盾的黨/國內發展與國際局勢轉變的步伐,恐怕是中國外交當前最迫切且無法迴避的重點課題。

中共建黨百年大會日前已落幕,但中美關係角力賽卻仍在持續上演,眼下似乎還很難看到結束的盡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雖在建黨百年大會上不斷強調中國將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中共不搞零和博弈,但在以美國爲主的歐美國家反中質疑聲浪下,中國目前所面對的國際環境談不上十面埋伏,卻也是危機四伏。

當然全球並非所有國家都隨着美國起舞,但觀照中國的國際環境顯然繞不開中美、中歐乃至中日等多組多邊關係。而大陸大咖國學者閻學通日前在一場論壇上認爲,中國當前有必要平衡其發展中國家與世界大國兩者的雙重身分,在應對美國乃至國際局勢,以開放包容戰略,落實所謂「真正的多邊主義」。

平心而論,閻學通說法不失爲一帖良藥,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化解全球對中國崛起的疑慮,特別是對不刻意在中美選邊站的「中立國家」,藥效尤佳;然而對拜登政府來說,藥效可能是大打折扣。

在應對嚴峻國際局勢,閻學通所側重的是調整平衡中國自身的國際角色,在堅持包容開放旗幟下,試圖找到中國在國際舞臺定位;但這只是一帖用藥,仍然缺乏協調中共黨內、中國國內與國際局勢的矛盾步伐的「內用藥」,而這恐怕纔是化解中美心結關鍵

回顧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中共黨內發展目標國際形勢可說是「魚幫水、水幫魚」,但在中共十九大時「習思想」寫入中共黨章,隔年2018年兩會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後,黨內發展/國際局勢抑或中美間的矛盾,也愈加白熱化

當然,習近平上任後在黨內反腐治理、國內經濟發展、脫貧成就成績單不容否認,當前中國崛起也有一定歷史現實條件部分西方國家刻意去揶揄、抹煞這些表現並不符合實際,也無法讓北京心服口服。

但迴歸中國自身來說,要緩解中美乃至部分國家心結,北京在顧全黨內發展、國家利益與化解各國疑慮之間,要有更深刻認識,更具體的解答,才能讓中國崛起之路可長可久,而此一課題相信是邁入第二個百年(中共建國百年)最迫切需要給出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