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查獲大型食蛇龜養殖場 嫌辯保育後野放

花蓮光復鄉江姓老翁違法豢養79只大小不等食蛇龜,被依違反《動保法》送辦。(許家寧翻攝)

花蓮警方查獲79只食蛇龜養殖場數量前所未見,估計市值400多萬元。(許家寧翻攝)

江姓老翁(前右)辯稱飼養繁殖食蛇龜是爲了保育野生動物。(許家寧翻攝)

花蓮光復鄉1名67歲的江姓老翁利用自宅後院空地,違法飼養保育類野生食蛇龜,警方接獲檢舉搜索非法繁殖場當場查獲79只大小不等食蛇龜,預估市值超過400萬元,江嫌落網後辯稱基於「保育」目的飼養烏龜,食蛇龜長大後就會進行野放。

警方表示,江嫌利用舊鹿寮及鐵製圍籬隔成室內外空間場內提供飲水、遮蔽物並設有沙堆供食蛇龜產卵及過冬,飼育手法相當專業清點79只烏龜裡包括19只爲剛孵化4個月的幼龜,就連從警20多年的員警都驚呼繁殖場的規模前所未見。

江嫌到案辯稱飼養繁殖是爲了保育野生動物,強調食蛇龜長大後就會進行野放,不過因老翁所飼養的數量不合常理,也未向主關機關申請登記飼養繁殖,警方偵詢後,仍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移送法辦,食蛇龜則交由花蓮林區管理處人員帶回照護。

每年5月至7月期間爲食蛇龜產卵季節,近年來因坊間迷信食用龜板中藥材有進補、美容功效黑市價格每臺斤喊到7800元至9000元臺幣,平均一隻要價近5萬元,因爲有利可圖,也引來民衆非法盜獵或飼養,再轉賣給不肖商人販售牟利

警方指出,食蛇龜爲臺灣唯一陸棲性淡水龜,也名列我國保育類野生動物珍貴稀有物種,近年因爲華人補需求市場龐大,有盜獵集團大量濫捕再伺機走私大陸,導致數量銳減,國際自然保育聯盟也已將其列爲瀕危物種與全球盜獵最嚴重的龜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