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的民進黨 不該只是工具

掃描QR code 參與線上討論

民進黨基隆市長林右昌訪美期間演講,主張「民進黨不能只是臺灣的民進黨,應作爲世界華人的民進黨」,此論一出,立刻在綠營引發反對的聲浪,有人批評他無的放矢,有人譏諷他錯開藥方,臺灣內部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就想解決兩岸問題;林濁水更質疑他這句話究竟說給誰聽。這些批評證明了民進黨轉型的困難,頑固派固然拖累民進黨,年輕人即使看到問題也很難做出調整。

批評者其實有些罵過頭細查林右昌通篇演說稿,特別是放在蔡政府反中政策架構下,就可以發現,所謂「面向世界華人」,不過是在呼應美國的民主同盟臺灣版。林右昌強調民進黨有兩大價值,一是反專制、反獨裁、反威權,二是本土,他希望民進黨在堅守第一個價值的基礎上,夠跳脫臺灣本土的範疇,在全世界範圍內爭取華人的支持,他隱而不顯的目標,就如同蔡政府所說,「善用國際友我新情勢,結合國際社會,反制中共消滅中華民國主權行徑」,這也是國安會議新近提出,《反制「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指導綱領》中有關外交部分的指導原則。

換句話說,按照民進黨對抗中國大陸的政策思維,林右昌的主張是走出臺灣的本土範疇,到世界各地交朋友,目標則是擴大反中同盟規模,這其中,華人聚居區是非常值得抓住的着力點。比如馬來西亞,去年完成政黨輪替之後,其與中國大陸的合作關係出現變數,加入執政聯盟的華人政黨民主行動黨,也經常對馬中關係提出質疑。同時,該黨政治人物時常訪問臺灣,與民進黨人士往來也頗爲密切,在民進黨看來,或許是可以深耕的新領域。

民進黨有心走向世界,面向全球華人,應該給予鼓勵。過去民進黨就是因爲太過堅持本土立場畫地自限,讓海洋性格的臺灣開始固步自封,不能睜眼看世界。過去許多綠營人士出於對抗的考量,甚至不承認自己的華人的身分,對海外華僑也採取排斥態度,只狹隘的與「臺僑」互動,刻意忽略千萬計的各國華人羣體,徒然讓自己失去了原本廣闊的世界舞臺

如今對民進黨來說,確實應該走出本土的藩籬,和全世界,特別是各國華人交朋友,重新建立自己的世界觀。然而,面向世界華人的民進黨,不應該只是出於對抗大陸的目標,更不應該只是尋找對抗大陸的盟友。相反的,民進黨應該通過與全球華人交往,找回自己的中華屬性,確立自己的中華連結。

實際上,臺灣與海外華人關係深厚,過去國民黨政府視海外華僑爲「革命之母」,在世界各地廣建海外支部,海外華人也多將臺灣視爲祖國家國情懷的寄託。早年臺灣外資主要依賴華僑投資,工業基礎建設完成後,外資才漸漸超越僑資,僑外資是臺灣早期經濟成長支柱。許多臺商借由僑資協助,進入國外市場尋找商機和建立通路。而官方在與各國交往過程中,經常從當地華人得到無私的幫助,這些都是臺灣的無形重要資產。

如果民進黨能夠善用海外華人無形資產,並做好海外僑團的服務,對民進黨以及臺灣的發展來說,都是好事。但民進黨也需要認識,如果海外華人願意與臺灣或民進黨交往,核心本質在於共同的血緣、文化連結,如果民進黨人不承認這一點,一定會發現,和海外華人交往困難重重。

事實上,這是民進黨面對海外華人必須優先處理的問題,最近民進黨開始重新接觸西藏人權議題,試圖在民主問題上和中國大陸爭奪話語權,其思維起點還是出於和中國大陸對抗。如果民進黨只是工具化利用這些議題,而非出於同胞情懷,反而將傷害這些議題的正當性

民進黨要真正站在中華民族立場,提出對全體中國人有利的政治願景,才能擁有話語權正當性,纔有可能贏得兩岸乃至全球華人的民心,才能讓自己的主張獲得更多人認同,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才能要求大陸傾聽自己的主張,並做出合理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