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Mate30 Pro體驗:一款交互體驗更優秀的"夜視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華爲發佈Mate 30》專題報道

作者 | 韓一冰

出品 | 本站手機&數碼《易評機》欄目組(油管&B站:驚奇科技 抖音:JQ163)

2019年9月26日,華爲召開新品發佈會,正式在國內帶來了Mate30系列新機,此前,該機在慕尼黑髮布時便獲得了不少網友的關注,作爲近期的話題機型,雖然因爲一些不可抗力,讓預載Google服務在新機上有所缺失,但華爲Mate30系列產品集成5G基帶的麒麟990、更優秀的徠卡攝像頭、88°曲率的環幕屏以及超級無線快充等衆多特性的加入,都讓大家看到了華爲的進取心,也讓大家對於新機的一些具體表現更爲期待。

今天華爲Mate30 Pro來到了本站手機評測室,大家想了解新機性能如何嗎?升級攝像頭規格後,新機又有怎樣的表現呢?彆着急,我們會在評測中一一爲您解答。

【驚奇科技】華爲Mate30 Pro體驗:一款交互體驗更優秀的"夜視儀"(來源:Amazing Tech)

88°超曲面環幕屏視覺效果出衆 設計簡潔手感舒適

初見華爲Mate30 Pro,說實話,我還是被它的超曲面環幕屏驚豔了一小下,雖然採用相同設計的vivo NEX 3趕在華爲機型前發佈,讓很多人對Mate30 Pro的設計有所免疫,但還是要說,如此大膽的設計應用在華爲產品上,還是足夠讓人眼前一亮了。

從產品設計來看,華爲Mate30 Pro很好的貫徹了極簡美學,有了88°超曲面環幕屏的加持,機身正面可以說將簡潔做到了極致,機身左右兩側視覺上完全看不到黑邊的存在,屏幕上方除了因需要集成各類感光原件不得保留的“劉海”區域,正面看去,整機沒有任何累贅的地方,爲了足夠簡潔,華爲甚至去掉了音量實體鍵,轉而使用虛擬音量控制。

足夠的簡潔也讓產品有着不錯的屏佔比,雖然華爲Mate30 Pro搭載了一塊6.53英寸的屏幕,但機身長度僅有158.1mm,寬度也只有73.1mm,單手握持時並不會覺得手機很寬,8.8mm的厚度與198g的重量也恰到好處,拿在手中會有一定的存在感,長時間使用也不會太累。

因爲加入了超曲面環幕屏,所以可以理解爲中框的一半被屏幕所取代,那麼在操控時,我們的手就會不可避免的誤碰到手機的邊框,超曲面環幕屏雖然看起來視覺效果出衆,但在接觸這款手機前,我個人還是比較擔心誤觸問題的,不過在實際測試下,我發現華爲對於屏幕誤觸算法的處理還是比較到位的,正常使用無論是遊戲還是瀏覽網頁以及社交聊天,手機都沒有出現誤觸的情況。

至於屏幕效果,不知本次華爲Mate30 Pro採用了哪家供應商的屏幕,屏幕色彩調校不會像前代產品那樣豔麗,同時也沒有過於真實,整體效果介於兩者之間,相比於三原色中純粹的色彩,這塊屏幕上展示出的原色更像是揉合了部分灰色而成的全新顏色,即便將亮度調到最高,效果也是依舊,如果你是前代產品的用戶,那麼第一次看這塊屏幕,可能會覺得有些不適應,當然,並不是說現在的風格不好,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只看大家對色彩是如何理解的了。

翻到背面,坦白說,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也太像卡片機了!”尤其是圓形的攝像頭模組、LEICA的認證LOGO以及加長的補光燈,可惜雖然採用了加長處理,但補光燈依然是採用了LED燈,如果是氙氣燈就更好了。

具體設計上,本次華爲Mate30 Pro採用了四攝像頭設計,不過因爲採用了局中設置,看起來並不會覺得很奇怪,雖然看起來很有些像相機致敬的意思,但實際上按照官方的說法,華爲Mate30 Pro依然是繼承了前代的跑車車燈設計,圓形攝像頭外部的圓環是從環繞土星的神秘光環上得到的靈感,稱爲Halo圓環,不管怎麼說,視覺效果來看,炫光的背板與鐳射似的圓環設計相結合,的確還是很讓人耳目一新的。

其他細節上,華爲Mate30 Pro就沒有進行太多變動了,依然在機身頂部保留了紅外傳感器,底部SIM卡槽和單邊揚聲器分別設置在了Type-C數據接口的左右兩端,手機取消了聽筒的開孔,本次採用了磁懸發聲技術,通話聲音由屏幕振動產生,不過實際體驗下來,如果將音量調大,還是不免會被旁邊的人聽到,大家使用時還是儘量將聲音調小,才能做到通話防竊聽。

本次華爲Mate30 Pro一改此前的設計風格,大膽採用了88°的超曲面環幕屏,實現了側邊無邊界,雖然同樣的設計被幾天前發佈的vivo NEX 3搶去了一些風頭,依然保留“劉海”的設計也依然有些讓人覺得華爲的新機差點意思,但如果你細心,會發現這款手機傳感器集成度之高,還是很罕見的,目前對於全面屏解決方案,各家廠商都有一套自己的規劃佈局,從產品的設計中也可以直觀的看出各廠商的路線,對於各類全面屏設計,廣大用戶表現出的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們無法對各類設計的優劣下一個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華爲在本次更窄的“劉海屏”的設計上,用傳感器高集成度展現出了足夠的技術儲備。

麒麟990性能出色 多方面體現運算能力

本次華爲Mate30 Pro成爲了麒麟990的首發機型,其性能究竟會有怎樣的表現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麒麟990採用7nm工藝製程,2個超大核(基於Cortex-A76開發)+2個大核(基於Cortex-A76開發)+4個小核(Cortex-A55)的三檔能效架構CPU,最高主頻可以達到2.86GHz。

這就意味着,搭載了麒麟990的處理器會帶來更快的手機應用打開速度,更流暢的的日常使用體驗,同時也能夠帶來更低的功耗,事實上,從跑分來看,麒麟990的整體表現的確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實用性上,甚至連人臉識別的效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Mate30 Pro採用了3D深感攝像頭,大體原理就是利用傳感器投射無數個描點,對手機算力有很大的依賴,而實際體驗來看,華爲Mate30 Pro的人臉識別無論是解鎖速度還是識別準確率,都要比前代Mate 20 Pro強上不少,新機基本是零延遲解鎖,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

圖形處理芯片上,麒麟990集成16核Mali-G76 GPU集羣,這應該是華爲手機有史以來GPU規模最大的版本了,除此之外,麒麟990還採用了華爲自研達芬奇架構,針對AI計算特點設計NPU大核(Big-Core)+NPU微核(Tiny-Core)計算架構,NPU大核針對大算力場景能帶來更好的性能和能效。

以往,我們對於手機的AI能力可能並不會有太深刻的感知,不過本次Mate30 Pro在AI方面帶來的體驗是非常明顯的,最直觀的就是華爲加入了很多AI相關的功能,比如隔空操控,手機會通過姿態感應器、微核NPU,實現低功耗運行,這是一種脫離屏幕的非接觸交互,可完成上下滑動、抓取截屏操作,比如用戶可以邊吃飯邊刷抖音,而不需要用手接觸手機,烹飪時可以隔空翻看手機菜單,雖然看起來應用場景還是很窄,但當你想用的時候,總會發現這一功能的好處。

除此之外,通過AI,華爲Mate30 Pro還能夠實現屏幕隨臉轉動,也就是說,哪怕你開啓屏幕自動旋轉,當你側躺在牀上看手機視頻時也不會出現手機屏幕自動轉爲豎屏的情況了,同樣比較實用的是信息保護和姿態提醒功能,信息保護是可以智能識別到主人,多人注視屏幕時,消息內容會自動隱藏,只要人臉發生變化,就需要啓動面部識別校驗機主,這一功能可以很好的做到防窺屏,姿態提醒則是當屏幕觀看距離過近或是行走時使用手機時,手機會智能進行提醒,糾正用戶調整姿態。

遊戲幀率穩定 續航讓你不爲電量驚慌

爲了更好的測試手機的性能,這次我專門挑選了《狂野飆車9》對手機進行了體驗,從進入遊戲界面開始,你就可以看到遊戲對手機的適配已經完全,即便是本次Mate30 Pro採用了18.4:9這種不是很常規的屏幕比例,遊戲畫面也能夠全屏適配。

在半個小時的體驗過程中,全開高畫60幀的情況下,遊戲在手機中的整體表現也是比較令人滿意的,遊戲過程中,手機沒有表現出任何卡頓,也沒有出現其他影響遊戲體驗的BUG,觸控響應也非常靈敏,長時間的體驗並不會影響遊戲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沒有實體音量鍵,我們想要進行截屏操作,就只能夠利用指關節輕敲兩下屏幕的方式或者使用通知欄截屏快捷按鈕進行截屏。

不過或許是評測機內測系統的緣故,在遊戲中,系統似乎是屏蔽了指關節截屏的方式,我們只能夠利用通知欄按鈕或調出側面遊戲控制面板進行截屏,而這樣截屏的方式對於一些遊戲並不友好,通常只能截取到遊戲等待界面的畫面,這一點我還是比較希望量產版能夠進行改正的。

而其他方面,就挑不出太多瑕疵了,雖然採用了瀑布屏,但幾乎可以說是零誤觸,手機對發熱的控制也比較到位,採用石墨烯散熱,發熱點基本聚焦在攝像頭區域,而這一區域我們在握持時通常會主動避開,所以遊戲的過程中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何況就發熱區域本身來說,溫度也並不是很高,只是略高於手溫。

至於續航方面,華爲Mate30 Pro採用了4500mAh容量的電池,結合SoC芯片三檔能效架構和全場景AI調度技術,整體續航能力非常令人滿意,最高屏幕亮度,最高畫質的情況下,半小時《狂野飆車9》耗電僅爲6%,這樣的表現可以說相當優秀了,加上40W的華爲有線超級快充,用戶完全不用擔心手機的續航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華爲Mate30 Pro還採用了全新一代的27W華爲無線超級快充,也就是說,如果你在開車上班時對手機進行無線充電,那麼路上充電半小時的時間足夠能滿足你一天的手機用電量了。

4000萬像素鏡頭 “夜視儀”稱號守擂成功

華爲Mate30 Pro的四攝模組中新添了一顆主要用於拍攝視頻的4000萬像素鏡頭,擁有1/1.54英寸的超大cmos。其等效焦距爲18mm,也可用於廣角照片的拍攝,雖然取景角度是沒有其他一些手機上的超廣那麼大就是了。

主攝方面,4000萬像素1/1.7傳感器,不出意外應該還是我們熟悉的那一顆,同樣是RYYB濾色陣列,增大進光量,協同軟件實現“夜視儀”效果。

那麼先來看看照片的成像效果。

華爲Mate30 Pro樣張

iPhone 11 Pro Max樣張

華爲Mate30 Pro樣張

光照充足的條件下表現良好,風格取向還是鮮豔和銳利,另外樣片多數偏冷色調。

華爲Mate30 Pro樣張

華爲Mate30 Pro樣張

iPhone 11 Pro Max樣張

這裡凡給出對比,均爲iPhone 11 Pro Max所拍攝。 iPhone的出片偏肉眼所見,追求了好多年的“真實”,在iPhone 11 Pro Max也還是一樣。

華爲Mate30 Pro樣張

iPhone 11 Pro Max樣張

微距表現有大光圈撐着,背景虛化效果很棒。不過在某些情況下,算法似乎會介入虛化效果,如上圖一般出現比較奇怪的效果。另外在這一對比中可以發現,Mate30 Pro的畫面細節不及iPhone 11 Pro。

華爲Mate30 Pro樣張

iPhone 11 Pro Max樣張

HDR方面,華爲Mate30 Pro的表現優秀,動態範圍比之iPhone 11 Pro Max沒太多區別。不過考量細節的話,iPhone 11 Pro Max還是勝出些許,注意涼棚頂部和右側樹叢的高光部分,Mate30 Pro的飽和還是付出了一些代價的。

華爲Mate30 Pro樣張

iPhone 11 Pro Max樣張

人像模式方面,Mate30 Pro的摳圖更準,iPhone 11 Pro Max色彩更自然,對比一目瞭然。

弱光成像依然強勢

華爲Mate30 Pro樣張

iPhone 11 Pro Max樣張

有一定燈光的夜景中,Mate30 Pro的整體表現和iPhone 11 Pro Max依然是成像風格的差異,兩者表現均十分優秀。

銳利,鮮豔依然是Mate30 Pro的主打風格,須知這些樣張全都是默認色彩和關閉AI場景識別的情況下拍攝。

華爲Mate30 Pro樣張

iPhone 11 Pro Max樣張

華爲Mate30 Pro樣張

iPhone 11 Pro Max樣張

在光線極差的條件下,華爲Mate30 Pro完美接過了P30 Pro“夜視儀”的名頭,5~6秒的長曝配合算法,在成片率極高的前提下,能夠非常有效地提高畫面曝光和降低噪點。

在這樣的條件下,可完勝iPhone 11 Pro Max。

當然了,在某些情況下直接開啓華爲Mate30 Pro的夜景模式,有可能會出現黑夜賽白天的不真實感。這個時候直接用普通模式就好,Mate30 Pro的畫面噪點控制依然是非常強悍,大底就是任性。

視頻拍攝不錯 離第一梯隊有差距

專門爲視頻加入一顆鏡頭這一點,很說明華爲對視頻錄製的認真。7680幀不過從目前評測機的測試結果看來,結果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妙。

7680幀慢動作拍攝

專門錄製視頻的鏡頭沒有防抖。關於這一點其實我是很詫異的,因爲視頻錄製的穩定性可以算得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之後實拍的過程中,Mate30 Pro電影端鏡頭的抖動畫面也讓人感到非常難受,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非常專心地控制自己移動才能保證畫面,要不然就直接上手持穩定器。

Mate30 Pro視頻的動態範圍在電影鏡頭的加持下表現不錯,和手機視頻錄製的排頭兵iPhone 11 Pro Max比起來,差異還是有,但的確追上了不少。

弱光拍攝方面,尚可。沒有靜態照片那麼誇張的表現,高感噪點還是會有不少。對比iPhone 11 Pro Max,只能說蘋果的算法還是有優勢,雖然噪點多,但更自然更耐看。

以目前的測試版本看來,超高感光似乎也沒有實裝,光線不好的時候,也是拍不到東西的。

華爲Mate30 Pro的收聲效果是一如既往地好,這一點非常值得表揚。

總結

從產品綜合體驗來看,我們能夠明顯的看到華爲在近幾年間的成長,無論是設計做工還是配置優化,即便是此前華爲一直的短板---遊戲體驗,在麒麟990的加持下,也有了長足的提升。在拍照方面,華爲Mate30 Pro有些細節方面稍有不足,但終究只是雞蛋裡挑骨頭,放眼整個手機市場,這款手機的整體水平也是排在前列的,加上本次華爲在AI方面展現的創新性。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次華爲Mate 30國內行貨僅3999元起,Mate 30 Pro則是5799元起,相比此前發佈的海外版還是便宜不少。相信即便在目前一個特殊時期,這款手機在國內市場還是會有一個非常不錯的銷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