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新地標 愛之鯨21日亮相

愛河愛之鯨」將於21日亮相,高市觀光局推出製作、環保等系列活動。(高市觀光局提供/柯宗緯高雄傳真)

高雄全新地標「愛河.愛之鯨」將於21日正式亮相,水面上高13至15公尺、水下5公尺的巨型裝置藝術,爲就地取材高雄資源回收物製成,呼應環保愛地球概念主辦單位推出系列活動,邀請民衆參觀製作過程及環保講座

日前主辦單位新象活動推展中心邀請高雄市市長葉匡時參觀製作過程,並一同親手綁塑料參與,由藝術家柯傑生張碩芬導覽解說,期待透過「愛河.愛之鯨」讓世界看見高雄。

新象活動推展中心指出,「愛河.愛之鯨」是以座頭鯨爲原形發展出來的裝置藝術,以鋼爲骨架,網爲外形,以4支鋼樑爲主要基座,使用鋼鐵量約爲35噸,再以混凝土固定,矗立在愛河河牀外觀包覆約15噸各種顏色形狀的回收塑膠製品

這些生活中廢棄回收物包括瓶子吹風機汽車儀表板油桶、鼓、籃子洗衣籃、廢物箱兒童玩具、塑料椅、嬰兒洗澡盆建設頭盔馬桶座、狗屋或是風扇塑料等,整個作品重生與保護海洋意涵

高市觀光局表示,市民齊心齊力以環保行動撿拾、收集的可回收塑料,由新象藝術團隊創作組裝成7層樓高「愛河.愛之鯨」,位於愛河七賢橋南面,21日將從灌溉高雄人生命的愛河水面騰躍而出,開放參觀至3月31日。

「愛河.愛之鯨」系列活動,1月6日15:30-16:00於舊七賢國中舉行,限額20名參觀愛之鯨製作過程。環保講座《回收「塑」不「塑」這樣?》:2月2日13:30-15:30於高雄市立圖書館總圖3樓閣階梯(高雄市前鎮區新光路61號)。線上報名請上「愛河·愛之鯨」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