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博》從電影《天搖地動》看防疫莽撞

黃文博》從電影《天搖地動》看防疫莽撞。(愛傳媒提供)

【愛傳媒黃文博專欄】你看過《天搖地動(The Perfect Storm)》嗎?這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卡司堅強,喬治庫隆尼馬克華格伯黛安蓮恩

根據1991年的真實事件改編,描述延繩釣漁船Andrea Gail號在百慕達三角海域豐收漁獲,卻因製冰機故障無法滯留躲避超級颶風,否則滿船漁獲報銷,全船6人決定直接航越颶風肆虐水域,返回母港

觀影角度,小漁船對抗大自然怪獸級風浪,奮力拼搏,在此種片型人定勝天的既定印象作祟下,當然期待英雄又一次誕生,喜劇收場

幾經拼搏,力氣用盡,一波幾十公尺高巨浪摧枯拉朽重擊,漁船瞬間翻覆,有5人隨船沉入海底,唯一遊出來的馬克華格伯浮沉在驚濤駭浪。

他終究生還無望,搜救行動宣告終結。6位漁民最後一段海上航程的實際狀況,已難對證。關於賺錢或避禍的抉擇,尚有跟他們衛星電話通話者的事後回憶可供推敲,但逆風破浪的慘烈過程,則純屬原作者編導的主觀臆測。

悲劇作收。對看慣好萊塢英雄逆轉勝電影的觀衆,難免興起一絲悵然。悵然的是,爲了一船林魚賭上性命的6位悲劇英雄,他們的集體決策是悲壯?還是莽撞?

跟差不多半個世紀前,海明威根據真實故事撰寫的名作老人與海」相比,古巴漁夫桑迪雅各跟鯊魚奮戰的結局,是一條綁在小船旁,被鯊魚爭食的僅剩骨架大馬林魚,老人疲憊地划船回港,那副魚骨架已經不算他的戰利品,而是勳章。海明威用一句話定義了這副魚骨架的價值:「人,可以被摧毀,但不能被打敗。」

從結果論,保住老命的桑迪雅各雖敗猶榮,算得上悲壯。他運氣不錯,遇到鯊魚,頂多吃掉他的漁獲,還能載回魚骨架證明自己真的捕到大魚,沒被打敗,失去金錢但贏得名聲

然而五十年後Andrea Gail 號的6位,決定跟颶風梭哈,相形之下堪稱莽撞。售魚掙錢的念頭蓋過了漁夫該有的專業判斷,讓他們錯估形勢,放大自己微不足道的對抗能力,欺騙求生本能

人類,會由於特定動機過份強烈,而無視於不利資訊,只考慮有利於達成動機的資訊,因此莽撞從事,心理學稱之爲「視網膜效應(Ratinal Effect)」。

像是不捨得滿船漁獲的動機,讓漁民無視颶風威脅的資訊,放大能夠挺過去的過往經驗,莽撞衝向絕境

自認走過紅塵浪裡,來到孤峰頂上的人物,放眼四顧,睥睨自雄,視網膜裡盡是衆生膜拜,來自各方的掌聲喝采刺激腎上腺素,成就動機飆升,讓瞳孔放大,進一步擴增視網膜效應,更誇張自己的力量,偏聽親近,漠視異己,自我感覺良好,缺乏危機感無力察覺危險將至,帶領大家莽撞迎向陷阱

當了一年防疫模範生臺灣,因爲主事者們嚴重的視網膜效應,用荒廢整整一年的學業,填答所有國家示範過的考卷,題題答錯。

這場窘況百出加低級演出的天搖地動,跟電影的天搖地動完全不能相比,Andrea Gail號6個人,臺灣號2300萬人,莽撞的代價差383萬倍。